《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月13-15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承办的《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以及汪品先、张弥曼、殷鸿福、陈颙、周志炎、戎嘉余、张国伟、陈旭、刘嘉麒、朱日祥、邱占祥、舒德干、周忠和、王成善、金之钧、郭正堂、王会军、杨树锋、沈树忠、吴福元、陈发虎、潘永信、魏辅文、丁林、徐义刚等26位中国科学院院士,来自全国72家单位的五百余位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学术盛会,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共同探讨地质历史时期环境气候对生命演化的影响。南京古生物所所长杨群主持大会开幕式,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主任周忠和介绍会议背景。

丁仲礼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表示,卓越创新中心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科学院提出的“三个面向、四个率先”要求开展的重大改革举措,希望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进一步凝炼关键科学问题,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努力争取新的重大突破,打造地层古生物学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中心和创新人才高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副巡视员郭进义在致辞中指出,本次研讨会规模大、档次高,老中青三代科学家汇聚一堂,围绕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多学科交叉研讨,用战略眼光谋划未来,必将成为地质环境和生物演化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会议。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有38亿年是有生命的历史,特别是距今5亿多年来的显生宙,生命蓬勃发展,但其中也发生过多次大规模的演化辐射和集群灭绝事件,大辐射大灭绝的诱因及控制机制是什么?本次研讨会旨在对地质历史中重大环境变化产生的原因和过程,其对当时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物如何适应甚至反过来对环境进行改造等问题开展研讨,以此来评估当今地球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

“生命与环境演化对探索当今生物多样性危机和重大环境转折有重要指导意义。国际行星地球年计划已将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定为前沿首选之一。我们面临的新任务是在开阔视野、着眼全球、立足实际材料、加强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利用新方法、新技术探索地球和生命演化的机理与环境演变的关系。”此次研讨会的发起人沈树忠院士提出。

本次研讨会现场,五百多个位置座无虚席,22位特邀报告人分别从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古地磁学、地球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围绕“重大气候转折期的生物与环境演变暨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这一主题,进行深入研讨。

对于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殷鸿福院士点赞道,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能让古生物学重新焕发青春。“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一定程度地影响和改造其周围环境”。探讨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将引领古生物学研究新的方向。

汪品先院士在会上提出,要想成为创新型国家,就应该在国际学术界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题目。和经济一样,中国的科技也有待转型,地球科学研究需要更多地从资源勘探到环境预测、从现象描述到机制探索的“深加工”转型。

戎嘉余院士对此次学科交叉的研讨会颇有感慨,他认为,地层古生物学研究需要更多地引用现代生物学的概念和方法,从最基础的种群研究开始,加强对地层的精细划分和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重大生物事件背后的环境背景及其控制机制。建议大家立足学科基础,重视学科交叉,开展理论探索,争取新的突破。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领导还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院长杨桂山、分党组书记朱怀诚,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副局长张永清、处长段晓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处长刘羽、任建国等。

相关报道: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组织召开《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18年1月13-15日,由中国科学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主办的《重大重大气候转折期生命演变与环境和深时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丁仲礼院士等地球科学领域和生命科学领域的26位院士,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等相关部门领导,来自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20多所高校和来自中科院、地质能源领域等30多个科研院所的5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丁仲礼副院长在开幕式上致辞,介绍了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战略意义,希望生命演化与环境中心探索出一套“见实效”的管理体制,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取得重要原创成果。中心主任周忠和院士代表中心对各位领导、特邀报告专家和所有参会学者表示感谢,希望通过交流研讨促进学科交叉、共同推动中心发展。

研讨会为期两天,邀请到古生物学、地层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全球古地理古气候重建、古地磁学、地球生物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院士和学术带头人做了22场特邀报告,报告内容立足我国的研究材料和最新进展,着眼全球,在如何利用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科交叉、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为增强交流,研讨会还安排了自由研讨环节,与会专家围绕“深时生命演化与环境”这一交叉领域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意义、我国相关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优势等展开热烈讨论。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进一步凝练了卓越创新中心的重大科学问题,而且对学科未来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月16日上午,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戎嘉余院士主持会议。首先,筹建工作组组长周忠和院士从中科院“四类机构改革”背景、中心定位目标、方向布局和预期成果、管理机制和近期规划等方面介绍了中心的筹建情况。学术委员会在听取报告后,认为依托单位应抓住发展契机,在新形势下,精诚合作,努力探索共同发展、共同治理的合作机制,以“重大产出、优秀人才、交叉团队”为导向,引领学科发展;并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历史经验和未来设想,就中心的发展战略、科学目标、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和团队建设等进行了深入讨论,提出若干宝贵的建设意见。

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于2017年11月底获得批准,依托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筹建。筹建工作组按照我院“率先行动”计划各相关办法和章程,积极推动筹建工作,加强组织管理和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以确保高质量如期完成筹建工作任务,实现筹建工作目标。研讨会期间,工作组还组织召开了筹备工作组会议,就中心的管理机制、人才队伍建设、共享共建机制以及各类章程的修订等下一步工作做了具体的研讨和部署。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地理 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