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类起源和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落户昭通

   云南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是亚洲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

云南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是亚洲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央广网昭通10月12日消息(记者 陈鸿燕 通讯员 苏燕 游考 杨芳):在云南昭通近日召开的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上,5位中科院院士和30多位古脊椎动物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现场考察和研讨后认为:云南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是亚洲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

为进一步做好水塘坝古生物化石遗址的保护、发掘、研究工作,“云南人类起源和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周忠和院士工作站”落户昭通。

云南是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昭通是继云南省开远、禄丰、元谋、保山之后发现的第五个研究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古猿化石点,也是欧亚大陆时代最晚的、目前唯一的中新世古猿。从1962年古生物学家周明镇教授在昭通水塘坝发现“昭通剑齿象新种”开始,通过中外专家不断的研究和发掘,在昭通水塘坝共出土了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灵长类等化石标本5000多件。经年代学研究,这些出土化石距今约600万年,是一个珍贵的晚中新世“化石库”,尤其是古猿头骨化石是目前欧亚大陆发现的最晚的一例,为古生物学的科研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对研究人类演化与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距今约700至300万年是人类起源的关键时期,此前非洲已发现大量这一时期的南方古猿,为人类的进化提供了一些重要依据,但是亚洲一直缺少这一时期的实物佐证,而近年来专家学者持续对水塘坝出土的古生物化石和地层地貌进行研究成果表明:约600万前,欧亚大陆其它地区古猿都灭绝以后,由于气候和生物多样性,云南昭通等地仍然成为古猿的“避难所”,因而云南成为欧亚大陆古猿化石保存最好、数量最多、时代延续最长的地区,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因此成为亚洲发现早期人类起源“缺环”的关键地区之一,与2009年11月发现的昭通古猿伴生的大量脊椎动物化石,打开了一扇面向600万年前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窗口。

目前,14项关于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的相关科研成果已在我国《科学通报》、《古生物学报》,荷兰《古地理、古气候、古生态》,美国《古脊椎动物学报》等国内外权威刊物发表。

相关报道: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在昭开幕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昭通市人民政府(邓家美 孙贵波):10月10日上午,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在昭阳区隆重举行开幕式。相关领域院士、专家等齐聚昭通,研究古脊椎动物发展,探讨昭通水塘坝化石地的学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杨亚林、郭大进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开幕式。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主办,云南省文化厅、昭通市人民政府承办,与会人员涵盖了国际古生物学、地质学等领域前沿的国内科研人员,是一次规格极高的科学盛会。

中国科学院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张弥曼,中国科学院院士邱占祥,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常委周忠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郭正堂,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副理事长、西北大学副校长张云翔等出席会议。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理事会理事参加会议。近年来参与昭通水塘坝科研的部分科研人员应邀参加会议。

云南省文化厅厅长李涛,杨亚林、郭大进、张绍雄、成联远、江先奎、陈真永、尹朝禹、陶天蓉、姚珺、马丽娟、郭晓东等领导出席会议。

周忠和指出,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地化石集中、类型丰富,它的发现,为探究600万年前的生物多样性、恢复古环境和古气候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对研究人类演化与环境演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周忠和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云南省、昭通市有长期合作的良好基础,希望在学术研讨中,各位院士、专家、理事们对昭通水塘坝的古生物化石发掘、学术价值、保护和利用等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依托“周忠和院士工作站”和“云南人类起源与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的建设,为国内外的古生物学及相关地质学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搭建一个新的交流平台,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吸引国内外优秀科研人员参与昭通水塘坝乃至云南省界内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地质学等的科研、考察、保护和开发工作。

李涛指出,昭通十分重视文化建设,在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方面不遗余力,厚积薄发,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昭通水塘坝古生物化石考古发现,丰富了云南考古的内容。希望昭通更加注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力争把水塘坝打造和申报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市委书记杨亚林全面介绍了昭通的历史、人文、区位、资源、气候等特征以及昭通市情概况,他指出,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昭通水塘坝学术研讨会的隆重召开,众多顶尖级、高层次专家学者亲临会议,这是昭通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衷心希望各位院士、专家,围绕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等重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支持和帮助昭通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措施,在坚持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和我们一道共同探讨、挖掘、开发、利用好这一弥足珍贵的资源宝库,进一步精心策划、系统谋划、整体规划,把水塘坝遗址保护和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宣传和弘扬好水塘坝古生物化石遗址所蕴涵的巨大价值。希望通过这样的机遇和平台,吸引带动更多专家学者深入昭通参观考察,加强交流合作,助推昭通跨越发展。

市委副书记、市长郭大进主持开幕式,要求我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落实,不断为昭通水塘坝考古研究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院士工作站提供良好的支撑,共同推进昭通水塘坝学术研究工作深入开展,同时也真诚希望各位院士、专家、来宾对昭通的各项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开幕式上举行了“周忠和院士工作站”和“云南人类起源与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授牌仪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绍雄为“周忠和院士工作站”授牌,周忠和院士接牌;周忠和院士为“云南人类起源与环境演变联合研究中心”授牌,市文体局负责人接牌。

相关报道:让水塘坝古生物化石成为昭通新亮点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孙贵波):10月9日,市委书记杨亚林到昭阳区水塘坝调研古生物化石保护发掘工作时强调,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划定红线和底线,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做好水塘坝古生物化石开发工作,让古生物化石资源成为昭通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在详细听取古生物化石开发和保护情况汇报后,杨亚林指出,位于城市中心的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群,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少见,真正体现了昭通悠久、厚重的历史,为再现昭通600万年前的生物多样性、环境和气候等提供了有力证据,保护和开发好水塘坝古生物化石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杨亚林强调,在古生物化石的开发过程中,要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充分尊重专家意见,开出负面清单,守住开发红线,坚决保护好核心区域;要组建地方发掘队伍,专业化作业,做到保护性、科研性开发;要结合城市经济发展需求,高起点规划,把建设水塘坝象鼻山遗址公园纳入城市建设总规。同时,围绕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古生物化石的合理挖掘,实现保护、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真正让水塘坝古生物化石资源成为昭通城市的一个新亮点。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朝禹一同调研。

据介绍,水塘坝化石于2007年进入科学家的视野,先后发现了原地埋藏的古象骨架、古猿头骨等化石及其它哺乳动物化石累计5000余件,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学界的高度关注,这些化石构成了珍贵的晚中新世“化石库”,昭通也因此被看做600万年前的物种避难所,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寻找上新世古猿或早期人类“缺环”最有希望的地区。其中古象化石的发现,说明600万年前的昭通是旧的动物灭绝、新的动物崛起的重要活动地带,打开了面向600万年前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窗口,对研究人科动物分野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