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你身边的化石

明孝陵骆驼石像上的菊石和有孔虫化石

明孝陵骆驼石像上的菊石和有孔虫化石

德基地板砖上的箭石

德基地板砖上的箭石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柱子上的腕足化石

南京古生物博物馆柱子上的腕足化石

据现代快报(郑文静):前段时间正逢《侏罗纪公园3D》版上映,德基广场展出的恐龙化石(复制品)引起了很多大朋友和小朋友的兴趣。化石,听起来如此遥远神秘,到哪里才能看到真正的化石呢?记者从南京一位古生物研究专家那里了解到,其实南京的一些建筑雕刻中就能看到化石,只不过很少被市民注意到。这是真的吗?

记者探访1:德基广场

地板砖上的不规则图案,其实是来自德国的古生物化石

新街口的德基广场是南京的地标性商业场所,而且与地铁相通,所以人流量很大,但是无论是去买东西、吃饭或者路过,都很少有人注意到那里的地板砖。德基广场一期和二期使用的是相同的地板砖,颜色淡黄,上面布满深浅不一的不规则图案。

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种图案是人工做出来的,但是在古生物学专家的眼里,这些不规则的图案却是实实在在的化石。

它们究竟是什么化石呢?记者在德基拍摄了几幅有着清晰纹路的照片,然后带着照片找到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徐洪河,他同时也是国内著名科普网站“化石网”的负责人。

徐洪河仔细辨认过照片后表示,地板砖上的确实是化石,而且应该是来自德国被称为“古生物殿堂”的索伦霍芬。那里在侏罗纪晚期的时候是一个温暖的浅海,很多海洋生物的尸骸被埋入海底松软的泥浆中,逐渐变成了纹理细密的“平板灰岩”。这种平板灰岩后来被开采成建材用于屋顶或者地板,因为富含精美化石闻名于世。

“索伦霍芬的平板灰岩在没有经过打磨的时候看起来很普通,但是经过抛光打磨后就会呈现出这种淡淡的黄色,非常漂亮。”

至于记者拍摄到的照片,徐洪河指出其中一幅在德基一期拍摄的海螺状图案是化石中常见的菊石。另外一幅在德基二期拍摄的黑色锥状图案是化石中的箭石。其他一些不规则不清晰的图案很难识别,但应该也是生物残体的化石。

菊石

菊石起源于4亿年前泥盆纪早期的鹦鹉螺类,3亿7千万年前开始繁盛于世界各地的海洋,白垩纪末期突然从地球上消失。菊石以其体管位于腹侧为特征,如今保存下来的化石多是其硬体部分,而体管、颚、齿类等软体部分则难以发现。

箭石

箭石并不是石头,而是类似于如今的乌贼、鱿鱼类的动物,其特点是具有被软肌肉组织完全包裹的带房室的内骨骼。箭石具有粗壮、常呈圆柱形的钙质护甲,大量埋藏于中生代海相沉积中。

记者探访2:南京古生物博物馆

别光顾着看恐龙,柱子上那些波浪形图案也是化石

在探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化石其实并不遥远,只是很容易被忽略。比如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记者就曾经去看过那里的恐龙化石,但直到被徐洪河老师提醒,才知道原来恐龙旁边看似普通的柱子上的波浪图案,其实是腕足动物的化石。“腕足动物有腹背两个壳,被从不同的横切面切割了,这些不同的图案实际上是腕足这种贝壳状生物的不同切面。”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工作人员叶法丞带领记者找到了那几根被忽视的柱子。柱子就在博物馆一进门的大厅里,浅青色,上面的波浪图案很明显,也很漂亮。可化石能这样摆放吗?不要妥善保存吗?

叶法丞说:“化石的种类是很多的。一般有脊椎动物的价值会比较高,比如恐龙的、古人类的。有些则比较常见,价值也相对低一些。所以化石并不一定都是值钱的。”

他还表示,人们往往会更关注恐龙而忽略了其他种类的化石。“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被称为世界三大古生物研究中心之一,虽然恐龙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研究对象,但我们研究所和博物馆里还有很多除恐龙以外的值得一看的古生物化石。本周六正好是全国科普日,欢迎快报读者来我们博物馆里观赏和了解这些漂亮的化石。”

腕足

腕足动物是常见的海生动物化石,已经发现的寒武纪—全新世腕足类化石超过3000个属,是古生代最繁盛的动物门类。其壳体由背腹两瓣壳组成。许多腕足动物都从腹瓣顶部伸出肉茎附着海底生活。

记者探访3:明孝陵

明代的骆驼石像上,能看到有孔虫化石

南京的其他建筑和石刻中也有可能见到化石。不过普通市民很难得见,因为普通人对化石知识并不了解,以为化石就是像恐龙或者古人类那样清晰可见的石头。其次因为价格较贵,使用含有化石建材的建筑毕竟是少数的。

“灰岩经常拿来做建筑和装饰材料,但不意味着所有的灰岩都有化石。不过因为它在坚硬的建材中又是相对较软的,很适合雕刻,所以有时候在一些雕像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化石。比如化石网论坛上,就有网友曾经发帖,说自己在明孝陵神道两侧的石像,以及梅花山里的观赏石上发现过化石。”徐洪河告诉记者。

为了证实此事,记者赶往明孝陵,走入神道那段挨个查看,但是历经岁月风雨洗礼,很多石像都被风雨侵蚀,有的还经过修补,很难看出原始的石料状态。且身上的花纹大多是人工的,很有可能会掩盖掉原有的化石外貌。

不过幸好,记者终于在一只站姿骆驼石像上发现了较为明显的一个个小圈,分布紧密,很像是徐洪河老师描述过的珊瑚化石,且其中还有一个疑似菊石的图案。

记者带着拍摄到的照片再次找到徐洪河老师,徐老师辨认后表示,海螺状物体应该是菊石。不过那些密布的小圆圈却不像珊瑚。“珊瑚化石是由相同的圆形或者六边形图案组成的,更有规律,而照片中的小圆圈长相却各不相同,可能是有孔虫化石。”

有孔虫

个头小,一般在几毫米到1.5厘米间,为单细胞生物,有些种类能分泌碳酸钙质外壳,有的则通过分泌黏液粘结细沙或其他生物残骸碎片形成外壳。绝大多数有孔虫生活于海洋,死后尸骸沉于洋底。

珊瑚

为海洋生物,由具囊状的躯体(珊瑚虫)、口、触手、骨骼组成。

媒体曾报道过南京的鼓楼广场和鼓楼医院建筑物上也有化石。但记者前往鼓楼广场时已经找不到该报道中所描述的地板砖了。而鼓楼医院的工作人员也并不了解相关情况,记者查看了鼓楼医院现有的几栋建筑,并未看到化石,猜测报道中说的可能是旧门诊大楼,但是那里已经封闭无法进入。

徐洪河老师得知后表示,如果刻意去找化石可能很累,尤其是对于不了解化石的人。如果市民真的感兴趣,除了上文提到的地点外,下次去汤山游玩或者去一些大型场馆的时候,留意一下周围的石头,说不定就会看到微小的远古生命所变成的化石呢。(中国化石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