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诞生新名词“汝阳动物群”

杨现(中)带记者找到“云梦龙”发现地

杨现(中)带记者找到“云梦龙”发现地

近日,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传出消息,经古生物学家认真研究,河南省汝阳云梦山区发现的恐龙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白垩纪长脖子蜥脚类恐龙。由于这个新属种恐龙化石发现地位于汝阳县云梦山地区,特命名为汝阳云梦龙。截至目前,在汝阳盆地早白垩纪晚期的地层中,已发现了4种蜥脚类恐龙:汝阳黄河巨龙、岘山龙、巨型汝阳龙和汝阳云梦龙。昨天,本报记者在汝阳缠绕云梦山间的羊肠小道、丘陵旷野来回穿梭,寻访“龙”迹。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云梦龙”当年的发现地……一种穿越时空的奇妙感觉,让人目眩神迷。地理位置并无特别之处的汝阳,何以“群龙盘踞”?对此,中国恐龙专家详解其中玄机。

“龙乡”初印象 随处可见的恐龙符号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一行从洛阳出发,沿二广高速一路向南,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车程到达汝阳县城。还没下高速,便远远看到路边矗立着两只“大块头”,它们身形庞大,肌肉健硕,长尾长颈,头部略小。这两个“大块头”一前一后,神态悠闲,仿佛漫步林间。

随着记者距离“真龙”越来越近,身边的“恐龙气氛”也越来越浓,“恐龙之乡”、“中国恐龙科普基地”一块块牌匾在记者身边飞逝而过。这一切,似乎在向世人证明这里和恐龙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是,除去这些冷冰冰的石刻和恐龙塑像之外,“真龙”在哪里?能否和它有一次“零距离”接触?记者带着诸多疑问继续前行,去拨开心中的层层迷雾。

“龙骨”很神奇 经常被村民当止血药

记者在刘店镇洪岭村见到了杨现,刚过不惑之年的他2006年还住在化庙沟村里的一处小山坡上,这是一片丘陵地形,周边沟壑纵横,交通极为不便,可就是这块看似贫瘠的土地,让世界为之震惊。如今,这里耗资千万兴建了汝阳县恐龙遗址馆,预计今年年底就能向公众开放。

时光回到2006年,杨现在自家屋子附近种了些香菜、蒜苗,但他发现这些蔬菜往往是刚冒尖就不再生长了。“就觉得这块地太贱,哪能想到这地下会有东西。”杨现告诉记者,在此之前自己并不清楚什么是恐龙化石,“倒是小时候村里经常有人说到一种叫做‘龙骨石’的东西。”

幼时的杨现常和村里的小伙伴们到山上去玩耍,年轻人好动,经常会磕磕碰碰。每当这时,父亲会让杨现到院子里去拿一些白色的石头过来,敲碎、研成粉末涂到伤口上,血很快就止住了。

当时的杨现并不知道这些白色的石头到底是何物。“只知道村里人管它叫‘粘嘴石’,舔一下会粘住舌头,黏黏的。”杨现告诉记者,当时村里有很多这种“粘嘴石”,还会有人来收购,一毛八一斤,“村里人都卖,最多一次我卖了30多斤哩。”

“出身”很平凡 “真龙”藏身一片山坳里

刘店镇周边的村子挖出来这么多龙骨,这里的人对这些“大家伙”又有什么样的印象?记者问几个在村里玩耍的小孩:知道什么是恐龙吗?“可知道!可大!”孩子瞪大眼睛望着记者。而杨现也说,在化庙沟一带,山间深壑的沟渠被人叫做“行龙沟”,“这叫法也不知道是从啥时候开始说的,老人们都这么叫。”

如今的杨现是汝阳恐龙遗址馆的管理员,从2007年开始,他参与了汝阳地区几乎所有恐龙化石的发掘。记者在他的带领下来到当年“汝阳云梦龙”出土的地方——刘店镇化庙沟村。

这是一个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小山村,全村200多户,只有一条土路和外界沟通。在杨现的带领下,记者顺着羊肠小道一路往上走,经过一片小树林,看到开阔的玉米地,树林里系着的一头白牛正在悠闲反刍。再往上走是崎岖的山路,枝繁叶茂的植物几乎将它完全遮蔽,几经周折之后记者看到了一处山腰上的大坑。大坑几乎被高处落下的碎石和土块填满,但在这里能够清楚看到经地壳运动后岩石整齐的截断面。

“‘云梦龙’就是从这出来的,最大的一块骨头用两头牛也没拉出来。”杨现说,后来只能请来吊车将它请了出来。

专家有猜测 汝阳恐龙蹦到西峡下蛋?

小小的一个汝阳为何聚攒了如此多的恐龙化石?带着这个疑问,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士。河南省地质博物馆古生物研究室主任贾松海告诉记者,中生代时期的汝阳位于现在“海南岛以南”的位置,无论是气候还是地形都非常适合恐龙的生活,“化石的产生要具备很多条件,最关键的就是土、石头要将其迅速掩埋”,而地处盆地的汝阳则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昔日霸主倒下的时候,无数恐龙“牺牲后”都被泥石流和洪水冲入了“汝阳盆地”。现实中的数据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据贾松海介绍,汝阳的发掘工作自2006年启动,在汝阳境内共设定勘察地点105处,已挖掘32处,实际发现新恐龙品种9种以上,截至目前,已正式命名6种。下一步,他们将继续申报后续的研究项目,并对现已发现的化石出土地进行“地层保护”,以更好地进行发掘研究工作。

对于“汝阳龙蹦到西峡下蛋”的说法,贾研究员则表现出了学者的谨慎,他表示两地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关联,比如两地“龙多蛋少”与“龙少蛋多”,而且,在中生代时期,两地之间的山脉并没有现在这么高,恐龙具备穿越这些天然屏障的能力,其他的还“不敢说”,但这也是下一步河南省恐龙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不久的将来 新名词“汝阳动物群”或会诞生

昨晚,记者电话采访了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恐龙研究界的权威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董枝明研究员,在采访中他告诉记者,在汝阳地区发现大规模恐龙化石之前,河南可以说是中国“恐龙地图”上的一个空白点,汝阳地区恐龙化石的发现一改河南在恐龙事业上落后的局面,以“恐龙化石存有地层条件好,材料丰富、种类多”的优势,一跃成为中国的“恐龙”大省。其中,在汝阳地区发现的“巨型汝阳龙”身长达到38米,是世界范围内已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的“世界第一大恐龙”。他还表示,根据生物学原理,一个地区出现一种生物则代表这个地区存在与其相关的“动物群”,而汝阳的发掘事实也证明了这种观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汝阳动物群”这个名词将会正式问世命名。

董研究员还说近十年来河南的恐龙事业进步速度非常快,发展势头也很好,这与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等单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他们不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类的工作,还向公众普及了非常多的恐龙知识,“原来,河南的恐龙化石被人随意丢弃,而现在大家都视之为珍宝,这就是变化!”当记者问到河南将来在恐龙科考与研究事业上是否会有更大作为之时,他非常肯定地答道:“那是没问题的!”(大河网-大河报 陈骏 乔贵林)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动物群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