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东:石头里找故事

任东:石头里找故事

任东:石头里找故事

叮叮叮叮……一阵好似金属敲击的声音,从1.6亿年前静谧的森林中传来,不疾不徐,空灵悠扬。

这是远古蝈蝈的振翅声。成功复原这声音的,是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国际古昆虫学会副主席任东。

在任东的实验室里,记者看到成堆的石片。任东拿出一块,上面清晰地展现出一只与现代蝈蝈十分类似的昆虫,它的两翅边缘,有很多琴键似的突起颗粒,大小不等。

“这"琴键"学名叫音锉,远古的蝈蝈就靠摩擦两翅边缘的音锉发声。”任东一边说着一边伸出双手,模拟蝈蝈的两翅。任东和他的团队,正是靠着对音锉的发现,成功复原了1.6亿年前蝈蝈的鸣叫声。

任东原本是学地质的,因为对昆虫感兴趣,才转专业,研究古昆虫。“都是石头里刨学问,而且都很苦。”每年他要在野外“翻”石头,采集化石标本长达两三个月,风吹雨打、蚊叮虫咬,但任东乐此不疲,他喜欢在石头里找故事。如今他收藏的昆虫化石标本已达25万件。

1992年6月19日,任东正在医院陪着临产的妻子。辽西的一位农民朋友突然打来电话,告诉他发现了一块昆虫化石。任东犹豫了一下,还是赶去了辽西。化石标本中那些亿万年前的精灵,总让任东兴奋。

可研究上亿年前的虫子,有什么用?

“从中侏罗世到早白垩世,昆虫的繁衍、兴盛对整个生态系统都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任东说,地球上三分之二的生物是昆虫,而昆虫最早出现在4亿年前,比人类的历史早很多。强大的恐龙都会灭绝,而昆虫仍然维持庞大的家族体系,一定有人类值得借鉴的地方。

任东拿出个化石标本,上面有个像叶子的昆虫,“这叫叶形美翼蛉,它的两翅,和当时非常繁盛的植物苏铁叶子非常相似。”这证明1.6亿年前,昆虫就懂得通过“拟态”来保护自己。“动物与植物之间和谐共生、协同进化,在1亿年前就已经十分普遍了。”

开花的被子植物到底是在什么年代出现?这是曾让达尔文苦恼的问题,任东凭借着对昆虫化石的研究,解开了这个“令人讨厌的谜”。

“1998年出土的一块1.4亿年前的化石上,我们发现了一种传粉昆虫长着虹吸式的口器,这种口器是用来吸食花蜜的,这就间接证明了1.4亿年前就有了开花的被子植物。”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后,立即在科学界引起轰动。之后不久,科学家又在东北地区找到了同一时期的辽宁古果化石标本,直接证明了任东的推断。

爱因斯坦曾经说,“如果地球表面没有传粉昆虫,人类只能生存4年。”这是因为80%的植物属于虫媒植物,传粉昆虫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昆虫授粉,可使棉花增产15%、油菜增产40%、果树增产50%以上、瓜类增产60%、大棚蔬菜增产70%。“这就是我研究的价值。”任东说。


北京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任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