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有袋类动物的古代近亲行群居生活

在玻利维亚发现的早期有袋类标本

化石标本复原图

一个完整的Pucadelphys andinus雌性头骨

一组来自玻利维亚的珍贵化石的发现首次表明,现代有袋类动物的古代近亲行群居生活。这项研究是由比利时皇家自然科学院的Sandrine Ladevèze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小组完成的,他们共发现35副几乎完整的有袋类化石骨骼,这是史上绝无仅有的。此项研究挑战了传统的关于哺乳动物演化的观点,同时也显露出这些古老生物的生活习性。

现生的有袋类动物,除去一些类似袋鼠的大型食草动物外,大多数都为高度独居生活。因此,学界普遍猜测在演化史上,哺乳动物都为独居生活。但是这仅仅基于极其有限的化石发现,例如零散的牙齿或头骨碎片。而这次大规模发现的有袋类化石对这一猜测形成了很大冲击,化石标本中包括成年雄性、雌性和幼年个体,分布紧密且互相交织,因此Ladevèze推断,这些古老的有袋动物很有可能为群居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一次地质灾害(比如滑坡)中被一齐埋藏。那么,现代有袋类独居生活的习性应是在这之后才演化而来。

Ladevèze和他的同伴在研究了化石标本的头骨和牙齿后,将它们命名为Pucadelphys andinus,其中包括20只成年雌性和6只成年雄性,以及一些青年个体和一只幼年个体。雄性个体头骨较雌性长而宽,犬齿也更长。雌雄混居表明古代有袋类并不是母系社会,这与现代有袋类不同。并且,一只雄性个体应该有多个雌性配偶。

生物学家惯常利用现生的负鼠来推测早期哺乳动物的生存状态,而负鼠为独居生活,这与Ladevèze等的发现不符合,因此,或许生物学家曾经有关早期哺乳动物的说法都将受到冲击。

来自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Jin Meng对此项研究表示赞同,他说,这为我们理解早期有袋类动物的生活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此项研究证据确凿,所发现的化石标本有可能是早第三纪唯一已知的哺乳动物。那么,为何哺乳动物后来却由群居生活演化为独居生活呢?Ladevèze猜测,6500万年前,玻利维亚的生存环境可能非常好,食源丰富,天敌稀少,因此早期有袋类能生活得很好,而当环境慢慢发生变化,它们的生活习性也只好随之发生改变了。


化石网 歆塬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动物 有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