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古生物学的中国名片: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在一提到古生物、地层,都会想到中国。”

这是出自外国学者的赞叹,而我国地层学、古生物学多年来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都少不了这样一家科研机构,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古所”),也被国际同行誉为“世界三大古生物学研究中心”之一。

南古所专长无脊椎古动物学、古植物和孢粉学、微体古生物学、地层学等领域的研究,所长杨群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南古所将在中科院“创新2020”计划的指导下,不断推进“一三五”规划的实施,加强队伍建设,探索理论创新、发展交叉领域,为建设真正一流的研究所而不停进取。

加强布局寻找新突破

杨群指出,南古所自实施“一三五”规划以来,在创新成果、科研经费、人才培养引进、平台建设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进展。

在南古所“一三五”规划中,“一个定位”指促进古生物学、地层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科学传播,建设国际一流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中心、古生物资料信息中心、古生物标本收藏中心以及地质古生物学人才培养及科学传播基地。

中科院“创新2020”计划实施以来,南古所在早期生物起源与演化、生物宏演化及其机制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产生重要国际影响;在地层层型、后层型研究及其应用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也是南古所确定的“一三五”规划中的三个突破。

2011年,迄今最早的宏体生物——约6亿年前的蓝田生物群的研究成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为早期复杂宏体生命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窗口。在早期生命研究领域,这是南古所继5.2亿年前的澄江生物群重大成果以后的一个新突破。

南古所科学家还揭示了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事件,并框定该事件的时限仅为地质上极为短暂的20万年,造成了海、陆生态系统全面崩溃。南古所科学家建立了第七个国际地质年代界线标准——寒武系江山阶“金钉子”,并获得国际地科联批准,使我国成为确立“金钉子”最多的国家。

杨群告诉记者,南古所在“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加强布局,成效显著:由南古所部署培育的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完成前期筹备工作,通过中科院专家组评审,成为南古所培育重点研究方向及拓展应用基础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平台;古地质学和地层学数据库GBDB成为全球重要的地层学数据库,并被国际地层委员会批准成为其官方数据库;南古所的学科建设初见成效,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已经开始。

通过多年的积累,南古所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科研立项取得显著进展,获得了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及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等一系列重大科研项目,2012年度争取科研经费创历史新高。

成果背后是双重考验

杨群告诉记者,南古所取得这些研究成果的背后,离不开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

古生物与地层研究涉及大量艰苦的野外工作,研究人员为了发掘化石、追踪地层分布、探索地质问题,常常爬山涉水,深入边远山区甚至危险地带。“然而,这也是取得重要发现和科学前沿突破的基础。”

杨群和同事经历了从北美、日本到中国东北、华南和西藏等地的地层古生物工作,在西藏喜玛拉雅地区的一次经历,不仅让他们见证了令人心旷神怡的奇特自然风光和令人兴奋的科研发现,也曾让科研人员体会到野外工作对生命的威胁。

南古所的“五个重点培育方向”包括: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多样性和谱系重建,地球历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过程,应用古生物学与精时地层对比,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数字化、定量化研究以及沉积学与古生态学。

杨群告诉记者:“这五个方向均离不开科研人员的科学考察工作。每年,南古所的科研人员都有短则一周,长则两个月的野外科考经历。”在野外,不比研究所里的实验室,需要随时应对各种恶劣的环境,对科研人员来说,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野外的科研工作是艰苦的,但在收获成果的那一刻也是喜悦的。正是因为有着这样一群优秀的人才,让南古所在地层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成绩斐然。然而在今天,杨群却发现南古所面临着人才队伍建设的难关。

队伍建设存困境

南古所拥有亚洲最大的专业图书馆、历史悠久的化石模式标本馆和面向公众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馆。装备优良的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面向化石能源及沉积矿产的资源地层学与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已成为该领域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研究平台。

在学科结构完整、门类齐全、成果显赫的南古所,却存在着一个大难题,那就是年轻专业队伍建设。

“由于高校学科的调整,导致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的生源相对少,也使南古所面临着部分重要学科方向年轻人才的断档。”

因此,南古所特别注重青年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培养。2012年,南古所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中科院科技创新交叉与合作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等。

杨群告诉记者,南古所将继续加强学科建设,尤其是一些关键地质时段、关键化石门类的学科队伍建设;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加强年轻学术队伍的基础古生物鉴定能力;培养和引进学科发展需要的高端人才。

他也指出,南古所在吸引高端人才的硬件条件上相对局限,比如住房、家属的安置和国外人才的引进,存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制约,需要逐步探索解决,才能将南古所真正打造成为国际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者聚集的人才高地。

如今,南古所原先的研究人员不少已经定居国外,但他们仍关心着南古所的科研和发展,也积极向南古所举荐海内外的年轻人才。杨群希望南古所能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不断开拓创新,攀登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领域新的科学高峰。


中国科学报 沈春蕾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地质 古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