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的地球主人

在二叠纪生命大灭绝以后,地球步入了中生代。中生代分为三个纪,依次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距今年代为:三叠纪约为2.45-2.08亿年前;侏罗纪约为2.08-1.46亿年前;白垩纪约为1.46亿-6500万年前。在我们这个美丽的星球上,中生代是生命之花开得最繁盛的年代,在众多的生命之中,恐龙家族堪称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的代表,它们在我们的蓝色星球上生活了1.6亿年之久。它们的谢幕,充满了神秘的色彩,留下了众多的谜,让无数的科学家和古生物学爱好者着迷。

中生代早期的地球,目前的7大洲还是一块连结在一起的大陆。从三叠纪晚期开始,恐龙这种爬行动物粉墨登场,不久后,它们像燎原在地球上的绿色植被那样,繁衍成了庞大无比的家族,散居于地球大陆的每一个角落,绝对统治着整个地球。

湿润而温暖的气候,为恐龙的繁衍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苏铁、银杏、针叶树、蕨类这样的植物在地球大陆上茂盛地生长着,科学家们把这类植物称为“裸子植物”。对于占恐龙家族70%的“素食主义”成员来说,这些植物为它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食物来源,而约占总数30%的肉食者对这些广为分布的茂盛植物,也心怀感激之情,因为这些丰茂的植物养活了它们的“畜群”,它们因而有了广阔的猎场,可以在地球的每个角落里“狩猎”,繁衍自己的后代。

恐龙家族是一个千奇百怪种属庞杂的族群,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发现的恐龙化石已超过1000种,而且还不断地有新发现。我们不知道150年前的科学家为什么要把这个庞大的族群称为“恐龙”,这个概念在我们脑海中至少相当于现在的“哺乳动物”的规模。从体型上看,恐龙有体长40余米、重达百吨的地震龙,有小得像只大火鸡似的鸡龙;有4足行走的龙,有两条腿奔跑的龙。它们的长相更是奇形怪状,像牛像马像羊像鹿像鸭像龟……似乎可以找到目前生活在我们周围的所有动物的形象。但科学家们认为,恐龙只能按它们的骨盆特征来划分,即两大目:晰臀目和鸟臀目。

动物学让我们知道,爬行动物的生长过程非常特殊,它们的身体直到死亡前还在不断生长,也就是说,它们的寿命越长体形越大。科学家们研究得知,动物生长还与位于它们脑下方的“脑下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关,而恐龙的“脑下垂体”非常大,也就是说,它们是一种生长得很快的动物。为了保持体温恒定,它们的体温总是随着气候的升降而升降,这就影响了它们行动的速度,增加身体的体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生理缺陷,以利于生存发展。

解剖学研究说明,恐龙的脑比我们人类的大得多,遗憾的是,它们的脑在整个身躯中所占比例远远小于人类,至于用于思考的大脑,就更无法与人类相比了,科学家们认为,恐龙的大脑处于不发达状态,有一种名叫锯齿龙的恐龙虽然是恐龙中脑与身躯比重最大的,但也只有现代鸵鸟一般大小。所以,我们只能说恐龙是它们那个时代相对聪明的动物。

谁也没有看到过恐龙长着什么样的肤色,但是,偶然有一只恐龙的尸体在未腐烂前被埋藏,其印痕就留在了岩石里,由此我们才得知有鳞片覆盖在恐龙的皮肤上,这种鳞片不像现代蜥蜴那样互相叠盖,它们更像一些细小的角质状物,紧紧地挤在一起,很像拼图。有的恐龙皮肤上则有较大的角质板块,如同骨骼一样石化保存了下来。

如果体型不够大,防御武器不够强,奔跑应该是植食恐龙们生存的最佳选择。也许正是居于这一点,似鸡龙有长长的大腿和小腿骨,而且大腿肌肉发达、强健有力,踝骨和脚骨长而细。据分析,它们每小时可奔跑65公里。蜥脚类恐龙的腿骨大而粗,伸展开后脚形成一个大爪垫,以此支撑其笨重的身躯。这种恐龙有四条粗腿,它们总是缓慢地度着方步,并不把食肉者们放在眼里。

所有恐龙们都拖着一条大尾巴。考古研究表明,有的恐龙仅尾巴部分重量即达1.5吨。科学家们用计算的方式研究有尾恐龙和无尾恐龙行走时耗能的差距。结果显示,有尾恐龙比无尾恐龙耗能更少。当恐龙的时速达到14公里时,有尾恐龙耗能62千瓦小时,而无尾恐龙以同样的时速前进,耗能达76千瓦小时。这样,科学家们便得知,尾巴是恐龙身躯上一个重要的平衡器官,而不仅仅是装饰品,更不是累赘。恐龙尾巴还有其他用途,比如把尾巴当成“第三条腿”用以蹲坐,有的恐龙则将其当作武器,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不少恐龙是群居动物,科学家们发现,许多恐龙有奇特的脑颅,表明它们至少有很好的听觉。例如在吃素的冠顶龙头骨中发现了完整、精细的耳骨,一些冠龙冠长在鼻骨上,充满了通道,空气从鼻腔吸入,通过这些通道进入肺部,很像发声管,和现代乐器中的喇叭、萨克斯管原理差不多,冠龙很可能是中生代的“吹管高手”,它们以“嘟嘟”的尖叫与同伴交流?!

在中生代,蓝天白云下,在风光如画的林地、河湖畔,恐龙成为地球上最成功的动物种群,它们一度装饰过地球的风景,勾出我们现代人类无尽的遐想。


云南日报 李成生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中生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