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发现1.25亿年前鸟类新种:“星海鸟”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季强14日在新闻发布会宣布,辽宁在世界上首次发现鸟类新种,因其收藏于大连星海古生物博物馆而被命名为“星海鸟”。

季强表示,星海鸟生活在距今为1.25亿年左右的白垩纪早期,属世界上首次发现的鸟类新类群,它的发现对于反鸟类和今鸟类的谱系演化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鸟类研究权威、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恐龙研究所所长路易斯·齐亚比对此表示认同。今年4月,他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看到星海鸟的标本后说,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的一个新物种。

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博士后王旭日介绍,星海鸟发现于辽宁省北票市上园镇四合屯地区义县组。该标本保存几乎完整,骨骼关联,而且保存有珍贵的羽毛印痕。尤其重要的是,其同时具有反鸟类和今鸟类的典型特征,如“Y”形叉骨,跗跖骨近端愈合(反鸟类典型特征);肩胛骨近端与乌喙骨接触的关节面呈凹陷状,乌喙骨呈棒状(今鸟类典型特征)。

据介绍,所谓反鸟类是指已经灭绝的一支古鸟类,形态较为特化,因其肩胛骨和乌喙骨的连接方式与现生鸟类正好相反而得名;而今鸟类是从早白垩世开始出现的一个演化支系,包括所有新生代以及现生的鸟类,一般具有较强飞行能力。

季强说,这些镶嵌特征在中生代鸟类属首次发现,代表了一支新类群,很有可能是反鸟类与今鸟类的共同祖先类群。目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与美国洛杉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鸟类专家开展合作研究,后期将通过与其他相关类群进行详细特征对比,运用支序分类方法分析确定其具体分类位置及其与反鸟类和今鸟类的谱系演化关系。

此外,星海鸟的头骨细长,上下颌无牙齿,头骨特征完全不同于已报道的其他中生代鸟类头骨。鸟类头骨特征,尤其是牙齿特征是研究其取食方式的重要依据。

王旭日说,星海鸟的颌部细长,与长翼鸟类相似,但牙齿完全退化,却不具有角质喙,很可能代表了一种新的营养方式。同时,星海鸟后肢第一趾骨远远高于其他趾骨,与目前发现的所有鸟类化石趾骨特征完全不同。而鸟类后肢各部分骨骼特征及比例关系是分析鸟类栖息特征的主要依据。

季强认为,辽西北票新发现的星海鸟代表了早白垩世鸟类的一个新类群,它同时具有反鸟类和今鸟类的典型特征,很有可能是这两大鸟类的共同祖先,不仅为研究中生代鸟类演化分类和生活习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而且进一步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鸟类化石组合面貌。

中国对反鸟类和今鸟类的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关于热河生物群中各门类化石研究一直是古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迄今为止,在中国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及内蒙古东南部地区已发现并命名的脊椎动物超过140种,其中又以鸟类化石最丰富,有效命名的超过40种。

据王旭日介绍,热河生物群中鸟类化石主要包括基干鸟类(如热河鸟、孔子鸟和会鸟等)、反鸟类(如长翼鸟、始反鸟和原羽鸟等)和今鸟类(如燕鸟、义县鸟和红山鸟等)。这些鸟类化石不仅数量众多,而且保存精美,为研究鸟类形态、演化分类、生长发育及生活习性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新华网大连6月14日电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鸟类 新种 星海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