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发现“许昌人”已经掌握足够的狩猎技巧与生存技能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肋骨上的切割痕分布(张双权供图)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员基于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量化与统计分析,逐次衡量了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发现相对于自然性因素而言,古人类的狩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肢解、屠宰、搬运等活动才是造就这一动物群当前面貌的最主要原因。研究人员首次确认了东亚旧石器时代记录中古人类对于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差异处理模式,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狩猎技巧与生存技能,并且熟知大型猎物的生态习性及解剖特点和营养价值,从而能够根据猎获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野外处理和搬运策略。2012年5月15日出版的《中国科学》(42卷5期)刊发了该项研究成果。

灵井许昌人遗址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 海拔高度117米。这一遗址最初发现于上世纪中叶。2005~2007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新的发掘与研究, 在近300平方米 的范围内出土人类头骨化石断块近20件、石制品近万件以及包括部分骨器在内的动物骨骼化石万余件。许昌人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向晚期的过渡阶段,为东亚地区现代人类行为起源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水流、食肉类动物、古人类活动等是目前考古学家普遍认可的能够导致考古遗址中大型食草类动物骨骼聚集的主要因素。研究人员通过对灵井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 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分布的统计分析,基本解析了水流、食肉类动物、古人类以及沉积后作用等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的影响与权重,发现水流作用、食肉类破坏以及沉积后作用等对于灵井动物群最终面貌的形成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而古人类的活动才是导致这些大中型动物骨骼聚集和改造的主导因素。

灵井动物群中的原始牛、普通马都是以壮年个体占据数量优势, 这种以壮年成员为主要代表类群的动物死亡模式是古人类行为的独特体现, 反映了古人类在狩猎活动中的选择性倾向,具备了相对成熟而系统的生存活动和社会组织形式。

考古动物群中的骨骼圆周比及骨骼长度分布规律都能够反映古人类或食肉动物对于动物骨骼改造方面的区别。灵井动物群其绝大部分食草类动物的长骨标本的骨骼圆周比都小于25%,完成测量的大约1300件附肢骨的长度大都集中分布在3~6 cm 以及6~9 cm范围内,均可解读为古人类的行为活动结果。

考古动物群中的不同动物属种在骨骼单元分布方面的差异是了解古人类在获取、处理、搬运乃至消费动物性资源方面信息的重要载体。从灵井遗址的原始牛和普通马的骨骼单元的差异分布来看, 普通马除了相对较多的头骨和下颌骨材料之外, 其他的骨骼部位, 如管状骨几乎难觅踪迹, 这一发现与现代狩猎采集部落的搬运选择是非常吻合的,也就是说, 相对于原始牛而言, 灵井时期的古人类就如同现代人类一样, 他们总是选择将普通马的全部骨骼材料搬运回营地, 而将原始牛的大部分骨骼直接抛弃在狩猎场所。

研究人员推测马科动物与偶蹄类动物在解剖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两者在营养物质残留量方面的差异是导致这一行为的另一重要原因,即马科动物的骨骼单元有着相对更为结实的肌肉附着点,即使是经过较为细致的野外处理(如剔肉等)之后,仍然会有大量的营养组分附着在骨骼表面,如果古人类选择将其抛掷野外的话将会造成更多的营养物质的流失。马科动物的长骨, 其骨髓腔明显的要小一些, 而且其骨髓是散布在骨骼内部的大量骨松质之内的,与偶蹄类骨髓几乎全部存在于长骨髓腔的情况有着较大的差别,古人类是根本没有办法加以利用的。

灵井动物群是由多次小规模的狩猎活动相互“叠加”而形成的一个最后的综合体, 它并不是一次大规模群体狩猎活动而导致的大量猎物的极度丰富。因此, 当古人类每次获取了比较有限的猎物资源的时候, 他们应该不会轻易浪费掉任何可能攫取的营养组分,而是这些残存有相对较多资源的骨骼部位搬运回中心营地。在那里, 他们不仅有足够的时间, 而且也有足够的技术和能力更为彻底地提取那些残存的资源。

文章第一作者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双权博士说,灵井遗址首次记录了东亚旧石器时代考古动物群中的这一考古发现, 并且揭示了古人类行为特征方面的重要信息, 说明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经与其周边的自然环境有了较为良好的耦合关系, 尤其是在与大型食草类动物的关系方面, 古人类不仅掌握了足够的狩猎知识与技能,而且他们或许已经熟知了这些“邻居”的生态习性及解剖特点或/和营养价值, 从而能够根据猎获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野外处理和搬运策略。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高星研究员说,“本项研究有别于以往的考古动物群分析,不仅关注了原始牛和普通马在上下颌牙齿等传统研究材料的数量特征, 同时基于这两种大型食草类动物所有骨骼单元的系统量化分析,初步确认了上述两种动物在骨骼单元分布模式方面的显著差异, 这是目前东亚地区旧石器遗址研究中尚未得到验证的一个重要现象”。

该项研究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许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