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隽轩

樊隽轩

简历:

博士,研究员。1973年出生,籍贯浙江缙云,1995年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1998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博士学位,并留所工作至今。2001年-2002年在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地球科学系做博士后;2005年和2006年先后在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任短期客座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奥陶-志留纪笔石动物群与相关地层研究,定量地层学、数据库与生物宏演化,全球界线层型研究(GSSP)、笔石生物地理等。主持和参加(作为骨干)“奥陶系‘统’、‘阶’级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在中国的确立”、“华南奥陶纪高分辨率笔石生物地层研究”、“华南奥陶纪生物的多样性”、“重大地史时期生物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973项目)、“中国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数据库”、“奥陶-志留纪之交生物灭绝-复苏过程中的多元数值分析”等多项课题。作为骨干参与建立了湖北宜昌王家湾奥陶系赫南特阶的全球界线层型(GSSP)—“金钉子”,2003年创建了“中国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数据库”。2008年创建了国际性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在线数据库平台Geobiodiversity Database。在奥陶纪-志留纪生物地层、笔石动物研究、全球界线层型研究、化学地层学、华南显生宙生物多样性演变、数据库工作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迄今为止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和已接受发表)论文50篇(册),其中SCI论文14篇。

现任国际地层委员会地层信息分会(SSI)选举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定量地层分会副主席,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际奥陶系分会(ISOS)和志留系分会(ISSS)通讯委员,国际地层委员会(ICS)Webmaster。

研究兴趣

主要从事奥陶纪-志留纪笔石动物系统分类学、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的生物复苏与辐射、化学地层学、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综合数据库、显生宙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研究重点

建设Geobiodiversity Database在线数据库平台,古生物与地层资料的数字化与科学加工,开展基于数据库的生物多样性分析、定量综合古地理重建、定量生物地层学等研究。

奥陶系赫南特阶后层型研究,主要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绝对年龄测定、多门类生物地层学的区域与全球对比等。

奥陶纪末生物大灭绝及其后的生物复苏与辐射过程的研究,包括与环境的协同变化等。

华南奥陶纪-志留纪的两套海相烃源岩-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黑色笔石页岩的时空分布模式。

国际合作

数据库建设:PaleoStrat项目(Boise大学Walter Snyder教授),TimeScale Creator项目(Pursue大学James Ogg教授),Dr. Wu Shuang-ye(Dayton大学)。

奥陶-志留纪生物宏演化:A. I. Miller教授(Cincinnati大学),C.E. Mitchell教授(SUNY at Buffalo)。

赫南特阶后层型及志留纪地层对比:M. J. Melchin(加拿大St. Francis Xavier大学)。

笔石生物地理分析与古地理重建:D. Goldman副教授(Dayton大学)。

国内外学术任职

国际地层委员会地层信息(Stratigraphic Information)分会选举委员(2008年至今)

国际地层委员会Webmaster(2008年至今)

国际奥陶系分会、志留系分会Webmaster(2005年至今)

全国地层委员会定量地层分会副主席(2000年至今)

中国古生物学会古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2006年至今)
 
获奖及荣誉:

2006年获得美国古生物学会和Journal of Paleontology刊物(SCI)2005年度最佳论文奖;

2009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0年论文“Geobiodiversity Database(GBDB)的用户分级体系与数据共享策略”被评为“科学数据库与信息技术第十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

2010年度被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评为江苏省地质优秀科技工作者。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

基金委石油化工联合基金,“地质环境及生物演化与海相优质烃源岩形成”子课题“华南奥陶-志留纪之交两套烃源岩的时空分布”,2009-2012;

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方向性项目“华南早古生代海洋生物宏演化的生物地理过程”, 2011-2013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樊隽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