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候鸟恋琼岛

昌江王下乡钱铁洞(钱铁洞旧石器遗址)

昌江王下乡钱铁洞(钱铁洞旧石器遗址)

李超荣在使用黎族村民用藤条搭建而成的考古脚架

李超荣在使用黎族村民用藤条搭建而成的考古脚架

今年2月9日,李超荣团队到昌江王下乡皇帝洞考察。

今年2月9日,李超荣团队到昌江王下乡皇帝洞考察。

2006年6月1日,李超荣在昌江信冲洞考古。

2006年6月1日,李超荣在昌江信冲洞考古。

黄超及团队在海南考古。

黄超及团队在海南考古。

(化石网报道)据海南日报(记者 袁宇):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队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进行史前考古学调查时,在旧石器时代遗址钱铁洞顶部发现一处古代岩画遗存。

这一发现是海南首次发现古代岩画,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也让海南考古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近年来,海南考古事业飞速发展,尤其是冬季相对内地更加温暖的气候,也吸引着许多考古团队选择冬季到海南考古,成为南飞的考古“候鸟”。

海南:冬季的考古盛地

钱铁洞又有新发现,令72岁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非常兴奋。他曾在中国20多个省市做过野外考察和考古发掘,也与海南结下了深厚的考古情缘。

“退休前,我们每年都来海南考古。有时候一次来20多天,有时候一个月。”李超荣说,‍‍他所带领的考古团队这些年来与海南省及地方市县均有合作,对南渡江、‍‍昌化江、万泉河等流域以及喀斯特地貌地区等进行广泛调查,“海南冬季雨水少,蛇虫也比较少,气候相对比较暖和,适合野外考古作业。”

李超荣于2010年退休,退休后被原单位返聘继续从事之前的考古调查与研究工作。不过,他从一位考古“候鸟”变成了常住海南昌江的新海南人。

李超荣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他自2006年来海南考古至今已有16年。回忆刚到昌江时的情景,他说,“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秀丽的南饶河“十里画廊”和形态各异的喀斯特溶洞等,这里真是世外桃源。”

在海南东部的万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团队的成员们也正在这里开展考古研究。他们于2021年11月上旬来到这里发掘研究湾仔头史前遗址。

“实际上这是一个跨年度作业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团队负责人黄超表示,此次作业预计持续到今年3月底,团队人员结束在海南的考古工作后,将到内地其他省市地区进行其他考古任务,“不过我们严格来说不算‘候鸟’,因为我们不仅在冬季来海南,只要有项目我们就会来,哪怕是最热的七八月份,也在海南进行过考古作业。”

黄超说,冬季考古,海南条件更为适宜,“如果在北方进行考古,为了不对考古工作造成影响,下雪天还得裸露着手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他大力支持团队到海南开展考古工作。在王巍眼中,海南是考古的机遇之地。

“以往海南‍‍的考古工作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史前文化面貌从考古上看‍‍还不清晰。”王巍说,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海南省博物馆合作,当时他是研究所的所长,“为什么在海南考古?一是了解海南的史前文化,‍‍它是什么面貌,和内地有什么联系;二是寻找‍‍南岛语族的起源,‍‍希望通过在海南考古寻找到一些证据。”

“候鸟”考古海南成果多

“从目前的考古成果发现,海南史前文化不仅与广东有密切联系,也与南岛语族文化有很多共同内容。”王巍说,团队2011年以来持续在海南东南沿海一带考古,从陵水猴岛北至万宁神州半岛,发现了一批史前遗址,对距今五千、四千、三千年前史前文化的面貌有所了解,“这个时期内,有很多人类群体在此生活。”

在这些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陶器、石器,王巍及团队也通过分析它们的器形与制作方法,找到与广东地区存在联系的证据,“比如南方地区有一种有肩石器,在海南也找到过。此外,一些捕鱼的习俗以及将见血封喉树的树皮缝制成衣服等民间传统工艺也一直流传到今天。现在不仅黎族保持这些习俗,在南太平洋岛国上也有,所以我们认为海南史前文化与它们有着很深的渊源。”

黄超也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目前团队在海南已发现的遗址约有六十多处,已发掘的只有六七处,发掘的比例还比较低,其中很多遗址现在也不具备发掘条件,“我们也需要加快进度整理前期发掘遗址的资料,加快相关文章发表速度。”

在海南岛西海岸,李超荣带领团队发现了年代更早的遗址。2009年,李超荣带领团队在昌江王下乡的钱铁洞发现了海南最早‍‍古人类居住遗址,通过鉴定,确定遗址内的遗物属石器时代晚期,地质时代属于‍‍晚更新世。

“我把它称作是海南的‘山顶洞’。”李超荣说,通过检测钱铁洞遗址内文化遗物发现它们距今已有6万年历史,“洞里有大量古人类生活痕迹,包括大量螺壳堆积。这些螺壳后部都被敲掉了,或许是古人类为了吃到螺肉采取的行为。”

在2006年,为配合昌化江大广坝水利水电二期工程建设,李超荣与团队根据文物保护要求,对昌江七叉镇信冲洞化石点进行抢救性发掘,那是他第一次到海南考古。

李超荣说,信冲洞在悬崖上,发掘起来难度很大,“周边的村民就地取材,用木棍与藤条帮我们搭建了步梯,让我们顺利完成了工作,既省时间又省经费,这也体现出黎族人民的智慧。”

在信冲洞内,李超荣与团队发现了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巨猿、大象、犀牛等,这些动物化石证明,40万年到60万年前,海南岛与大陆紧紧相连,这里分布着茂密的原始森林,存在广域的沼泽地,有大面积的空旷草地,物种丰富。

自贸港建设带来考古机遇

种种考古新发现,让大家对海南的历史有了全新的认知。

黄超说,此前他没有接触过海南历史文化,在海南考古过程中慢慢发现,“海南既有美丽的自然风景,也有久远的历史文化。”

黄超表示,海南发现的遗址数量也并不少,大家之所以会有海南历史短的印象,可能是因为这方面工作以前开展得少,大家不够了解,“了解的人多了,也有利于遗址资源的保护,很多遗址由于被破坏,丧失了重要的信息,也让我们感到很心痛。”

海南已成为不少考古人眼中的机遇之地。已进入古稀之年的李超荣除在考古一线工作外,还当起科普讲师,积极推动考古文化走进校园,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考古,发掘、保护家乡考古资源。

李超荣结合自己在昌江的考古发现,写成《海南远古人类文化图鉴》一书。书中不仅收录了考古人的共识,还加入了遗址地貌环境的照片,中英文说明以及他考古过程中的故事等‍。在让更多人了解昌江考古成果的同时,也推广了昌江王下乡“中国第一黎乡”的旅游资源。“这本书出版以后,有村民给我提供了村里更多的遗址线索,还真发现了一个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李超荣说。

李超荣坦言,现在海南加快自贸港基础设施建设,也是考古的黄金时期,因为可能会有更多遗址暴露出来。“我们既要去‍‍挖掘保护这些文物,同时更要做好科普,让更多人参与进来。”李超荣说。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考古 李超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