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化石网报道)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我们的足迹化石将会印刻在这颗星球的地理、化学和演化史中,某些痕迹即使对最遥远的子孙而言,都将依然清晰可辨。在我们回归沉寂多年后,它们将讲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生活。

——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晦暗未来的蛛丝马迹

英格兰东岸正缓缓重归海洋。每年,东安格利亚海岸线浅滩上的悬崖都会在海浪的拍击下后撤将近两米。这片被季节性风暴所啃噬的土地主要由冰碛构成,它们沉积成形于45万年前,当时的冰原一路延伸至英格兰南部;这段海岸线就如廉价的劣质墙体一般,极易被侵蚀并突然倒塌。1845年的一个晚上,一个农夫在诺福克的黑斯堡(Happisburgh)附近犁了12英亩地后上床休息,准备第二天一早在犁好的土地上播种。然而当他醒来时,这片土地却消失了。1953年,一场可怕的洪水夺走了300多人的生命,灾后当地建立了海防,但如今早已垮塌。曾经望不见海岸线的房子如今正挤在海边,业主们焦虑地看着海岸线渐渐逼近,一寸寸吞噬着他们精心打理的花园。偶尔,一幢房子会坠入海中。脚下的大地似乎带着最后期限,人们踏着的仿佛是借来的时光。

但是,海洋偶尔也会归还一些东西。2013年5月,春季里的一场暴风雨让黑斯堡泥质的浅滩上暴露出一组远古人类经过的足迹,这是除非洲以外发现的最古老的足迹。起伏不定的大海带走了朽坏不堪的战后防波堤后面的沙子,露出一段分层的淤泥,其中夹杂着几十个菱形的空隙。这些凹陷是85万年前一群早期人类留下的足迹化石。这群先驱正沿着一条古代河流的泥泞河岸前行。足迹大小各异,意味着这群人年龄不同,包括成年人与儿童,他们正向南方进发。当时,此处是一个河口,布满松树、云杉和桦树,其中夹杂着小片开阔的荒野与草地。从照片上看,这些足迹就仿佛记录了一间狂热舞厅地面上的步伐。密密麻麻的脚印讲述着日常生活的场景:成年人停下来安抚疲惫的孩子,或是回头警惕地平线上的捕食者;有人抬起手臂,可能是指示感兴趣的方向,也可能是轻拍肩膀安抚同伴。有些脚印保存极其完好,连脚趾的轮廓都根根分明。

这一小群原始人类就这样突然之间从历史中走出来,短暂地踏入现世。他们去时如来时一般匆忙:两周不到,海浪便冲刷掉了所有痕迹。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黑斯堡足迹遗址A区照片:

上图为朝北看足迹表面;

下图为朝南看足迹表面,其下方有横向淤泥夹层

古代留下的印迹,如洞穴、小路和牙印,都被称作足迹化石。与变成化石的遗骸不同,它们讲述的是生者,而非死者的故事。虽无实体,它们却见证了已逝生命的体重、步态和生活习惯,讲述着古代生灵的故事。黑斯堡的脚印是一段偶然留下的记忆;他们来自何处,去往何方,我们无从得知。然而,这些印记却让我们见到了祖先令人着迷的一面,他们的过去轻轻擦过了我们的现在,他们踏入我们的时光,仿佛是在邀请我们踏上一段神秘之旅。即使只看现场照片,也会让人顿生离奇之感,仿佛留下脚印之人才刚刚离去,足迹依然无比新鲜,闪着水光,好像只要走快两步,我们就能追上他们。

与其他早期人类留下的痕迹相比,黑斯堡足迹相对还算年轻。已知最古老的原始人类印迹成形于360万年前,是在位于现坦桑尼亚的恩戈罗恩戈罗(Ngorongoro)保护区的利特里火山灰里发现的。这些印迹发现于1976年,被称作上新世“第一家庭”,如同弥尔顿笔下的亚当与夏娃,“手牵手,迈着踯躅而缓慢的步伐”向前走去。当遥远的过去来到当下,常常会令人大吃一惊。利特里足迹被发现的契机,是玛丽·利基(Mary Leakey)带队的一群古人类学家在休息时互扔大象粪,其中一名兴奋的队员摔了一跤,才发现身下是古人类留下的脚印。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利特里足迹

然而,最著名的足迹化石,至少是在西方人想象中印象最为深刻的那一个,实际上却从未真实存在过:

那天中午,我正朝我的船走去,万分惊讶地发现海岸上有一个人的光脚脚印,在沙里十分显眼:我如遭雷击,站在原地,仿佛看见一个人凭空出现又消失一般;我侧耳倾听,四处张望;我什么也没听见,什么也没看见……那就是一个脚印,有脚趾、脚跟,脚上的所有结构都完完整整;它是怎么出现在那儿的,我无从得知,也无法想象。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有时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小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便是主人公发现了这个孤零零的脚印。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认为这段情节足以位列文学四大代表性场景,比任何场景都更加“深刻地永远地印在了人们的脑海之中”。星期五那超乎常理的脚印把鲁滨孙吓坏了:怎么会只有一只脚印,孤零零地印在本应空无一物的沙滩上?在荒岛上苦熬了一段孤寂时光后,如今他突然处处都能看见人类的踪迹,“每一丛灌木和每一棵树,每一声遥远的闷响,都仿佛是人类的痕迹”。

星期五脚印和早期人类足迹被发现的故事能够如此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是因为我们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忽然间觉得身旁似有隐形人相伴。虽然孤身一人,周围的空气却仿佛贴得更近了,又或是空房间里似乎还留存着刚离开的人的气味。有人或有物已经离开了这里。

在《荒原》的末节,T. S. 艾略特从沙克尔顿的南极洲远征经历中获取了灵感。当时,远征队队员筋疲力尽,生出幻觉,点人数时总会多数一个。“当我朝前望那白路,”诗中许许多多不存在实体的视角之一抱怨道,“你身边总有人相伴。”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鲁滨孙解救星期五

最近有人提出,利特里足迹所记录的场景与最初的理论不符,并非两人并肩而行,而是好几个在不同时期留下的独立足迹恰好叠在了一起。全新的高分辨率摄像技术显示,还存在第三人的脚印,只是被另外两人的脚印踩得模糊了。第三人似乎更偏好用左脚,而且当时可能受了伤。无论他们当时正向何处去,后来必定没有原路返回:我们没有找到回程的脚印。

当一组足迹从过去走出,另一组也踏进了未来。2013年5月,黑斯堡足迹发现当月,夏威夷莫纳罗亚(Mauna Loa)天文台的气候学家宣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人类史上第一次达到了400ppm。

80万年以来,从淤泥记录下黑斯堡足迹时到19世纪中期,随着地球从冰期转向间冰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一直在180ppm和280ppm之间浮动。二氧化碳浓度上一次超过280ppm,还是在380万年前的上新世中期。利特里足迹便是在那时留下的,当时,我们最古老的祖先才刚刚开始走上和猿类不同的道路。那个世界与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有许多相似之处:各大洲的位置与现在基本一致,其上分布的大部分动植物也与现在种类相同,大陆之间的海洋里游弋着与如今种类一致的鱼群。然而,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要高10米,而全球平均温度则比现在要高3℃。

如果上新世与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世界相似,那么它或许可以用来预测我们世界未来的样子。一些科学家把上新世中期当作“古实验室”,借以理解若未来气温继续上升,我们将要面对的艰难险阻。如今的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1850年代高1℃,到21世纪中期,这个数字将上升到1.5℃,让我们走到新世界的转折点,而这个新世界与现代人类进化时所居住的世界将截然不同。如今,干旱、洪水、野火与风暴愈发频现于世界各地,带来了种种致命后果。然而,如果平均气温上升1.5℃,我们可能需要迅速学会如何在一个无比陌生的星球上生活:庄稼不再如以往一样生长,近赤道城市可能变得不宜居住,低地岛屿和国家将沉入海中。或许,在我们踏过界限后,地球上1/5的生态系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还有比这更大的危机:这可能导致北极永久冻土发生不可逆的融化,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足以引起灭世之灾,让我们在几个世纪内就回到上新世时期的气候状态。

然而,又一个上新世的来临尚且未成定局。我们的未来仍有其他可能。即使如此,木已成舟的种种改变所带来的迹象俯拾皆是,遥远未来里的所有子孙后代都能清楚地看见。从工业革命的火炉和第一台内燃机里排出的二氧化碳,虽肉眼不可见,但如今大部分仍在我们头顶循环。化石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独特同位素如孢子一般散落在全球,在冰川和湖泊沉积物里层层叠加。即使我们可以立刻彻底不用化石燃料,但我们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所留下的痕迹仍将存续到很久以后。芝加哥大学的气候学家大卫·阿彻(David Archer)估计,化石燃料燃烧的碳排放里,有高达1/3的部分将在大气中保留1000年。1万年后,这个比例将下降到10%~15%,然而当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大气碳排放含量下降到7%左右时将稳定下来,持续将近10万年,从而使下一个冰期推迟。我们所产生的碳排放物对气候的影响将会持续50万年。

如今,整个大气层都留下了我们行走的痕迹,如同一个广大的地球化学足迹化石,记录着我们所经历的旅行、所消耗的能量。当我们产生的最后一丝碳排放也从大气层中消失时,那将是人类存续并进化了整整四千代以后的未来。那时,语言和沟通将会变成我们无法理解的模样;公元102000年的人们的所说所诉、所思所想,他们眼中的艺术与音乐,对今天的我们而言,可能都无法解读。人类的定义可能已经经历了我们所无法想象的改变,但当这些变化逐渐产生,我们的子孙后代与我们渐行渐远之时,就如艾略特诗中那鬼魅般的第三个角色一样,我们将依然伴随在他们左右。

莫纳罗亚的科学家所测量到的大气碳含量的剧烈上升,背后是我们所留下的不计其数的深刻印迹,从我们为寻找燃料或矿物而挖出的一条条地道,到将矿物和燃料从矿井运送到矿泵或工厂的硬化道路网。辨认我们所留下的碳足迹需要专业知识和设备,但从愈发频繁酷烈的极端气候事件中,我们已经可以窥见种种迹象。气候变化所造就的全新地貌将默默地成为见证。导致土地干涸的干旱或洪水肆虐的风暴将会留下各自的痕迹,生态系统将会变化或彻底崩溃,海平面上升将使临海城市崩溃失守。人类制造的碳排放其实大部分并不存在于大气中,而是被海洋吸收,而后者正逐渐酸化、变得温暖。这对于在海洋中生存或依赖其生存的一切都意味着严重的后果。

当意识到黑斯堡和夏威夷的发现之间那神秘的共性时,我既心潮澎湃,又毛骨悚然。这是因为它们之间相距如此漫长的时光,却拥有如此亲密的相似之处。就像鲁滨孙一般,黑斯堡足迹的“脚趾、脚跟,以及脚上的所有结构都完完整整”,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能走,能怕,能爱,就如同我们一样。我在想,我们在大气中留下的“足迹”是否也能让后人产生这样的感慨呢?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否也会感受到过去向他们扑面而来,就如黑斯堡足迹被发现时那样,85万年被压缩到了短短几米之内?他们会不会像鲁滨孙那样,在发现我们仍然阴魂不散地陪伴在他们身边时,心中警钟大作?足迹已经成了形容人类在世界上留下的痕迹时最常用的比喻之一。我们被敦促着去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大气中留下的或深或浅的化学痕迹。我们的碳足迹标示着我们有多在意(或多不在意)自己行为的后果。有时,这个比喻是直截了当的,比如我们所熟知的那句标语,让背包客“只带走照片,只留下足迹”。然而,这句话还有一层隐含的意思:足迹是转瞬即逝的,只是一个暂时的痕迹,将很快被风雨抹平。这层含义掩盖了事实,实际上,我们留下的痕迹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足迹化石将会印刻在这颗星球的地理、化学和演化史中,某些痕迹即使对最遥远的子孙而言,都将依然清晰可辨。在我们回归沉寂多年后,它们将讲述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的生活。

我们只能猜测,多年以后,如果真有这么一天,会是什么人发现这些痕迹。或许,未来不再有人类,于是无人解读我们的足迹,但我们仍会在此,无处不在,时时刻刻,我们那令人震惊的挥霍浪费将留下足以存续几十万年,甚至几百万年的遗产。就如黑斯堡足迹一般,那看似转瞬即逝的痕迹昭示着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时空穿梭之旅。我们正将自己化作鬼魂,一路萦绕到最遥远的未来。

(节选自《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引言部分,本文有删减。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书籍简介

《人类世的遗产: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人类世的遗产:

寻找我们留给未来的足迹化石

[英]大卫·法里尔(David Farrier) 著

符夏怡 译

2022年3月出版/79.00元

978-7-5201-9249-1

内容简介

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人类世这个全新的地质年代会给未来留下些什么?是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是10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还是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本书作者大卫·法里尔为我们揭晓了令人震惊的答案,带领我们开启了一次寻找未来化石的深时之旅。当1万年甚至1000万年后的人(很可能到时的人类已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物种)看到这些足迹,他们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作者简介

[英]大卫·法里尔(David Farrier),利兹大学英语文学博士,现为爱丁堡大学文学与环境学教授、《环境人文学》杂志副主编。2013年,他在爱丁堡创立了环境人文研究中心,现被公认为是此领域最有活力的中心之一。出版有Unsettled Narratives、Postcolonial Asylum、Anthropocene Poetics等作品,并在《万古杂志》《大西洋月刊》等媒体发表过多篇文章。

符夏怡,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专业,现从事医学领域口译工作,热爱图书翻译,译有《阿波罗登月》《音乐迷醉指南》等多部作品。

编辑推荐

★ 1万年或1000万年后,我们将以怎样的方式被铭记?
★ 英国皇家文学学会非虚构文学奖作品
★ 《地理》《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史密森尼杂志》2020年度好书
★ 已出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波兰、荷兰、日本等多国版本
★ 《使女的故事》作者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深时之旅》作者罗伯特·麦克法伦倾力推荐
★ 环绕地球5000万公里的道路、因辐射2万年后仍无法居住的土地、10万年后依然徘徊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全球海洋中无处不在的5万亿块塑料……人类世将给未来的地球留下些什么,未来人又会怎样讲述我们的故事
★ 跨越文学、艺术和科学的界限,探索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
★ 一次充满希望的深时之旅,迫使人类检视自己的行为,改变浪费的生活习惯

媒体推荐

这是对未来的迷人展望!我们遥远的祖先留下了美丽的石器。而我们会给未来留下什么呢?答案令人惊讶!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使女的故事》作者

《人类世的遗产》是一部精彩而令人不安的作品。深入研究我们未来的化石——考察人类继承了什么,以及我们可能在地球上留下什么作为我们的长期遗产。这本书构思巧妙、文笔优雅,使读者进行一场迫切的思考:幸存下来的会是什么?
——罗伯特·麦克法伦,《深时之旅》作者

法里尔的精彩作品将残酷的事实与神话中的隐喻、本·奥克瑞关于饥饿之路的寓言、卡尔维诺描述的诸多城市变体结合在一起。尽管思考一个没有我们的世界会让人感到毛骨悚然,但法里尔的预言很值得一读。
——《史密森尼杂志》

这部作品融合了科学、文学和艺术,引导读者想象过去和未来;法里尔的写作风格非常流畅,他既善于复述古代神话,也善于解释鲜为人知的科学......令人信服......有时候其结论令人不安,但总是构思巧妙,表达优美。
——《图书馆杂志》

法里尔的描述精准且深刻,他将当前的困境与古代神话、希腊悲剧、文学和艺术相结合,从而使这些描述别具风味、难以忘怀。法里尔将地球视为一座巨型图书馆,并鼓励我们认识和深入思考我们正添加到地球档案中的不可磨灭的破坏性和灾难性的故事。
——《书单》

书籍目录

引言晦暗未来的蛛丝马迹

CHAPTER 01不知餍足的道路

CHAPTER 02单薄的城市

CHAPTER 03瓶子英雄

CHAPTER 04巴别图书馆

CHAPTER 05美杜莎的凝视

CHAPTER 06时间下的时间

CHAPTER 07不应空虚之处

CHAPTER 08小上帝

尾声望见新时代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