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研究专家散步发现恐龙化石 为自贡第161个恐龙化石发现点

古生物研究专家散步发现恐龙化石 为自贡第161个恐龙化石发现点

古生物研究专家散步发现恐龙化石 为自贡第161个恐龙化石发现点

古生物研究专家散步发现恐龙化石 为自贡第161个恐龙化石发现点

(化石网报道)据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12月21日下午2时过,阳光明媚,家住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的自贡市民李飞和妻子二人,趁着午后的阳光,来到附近王阿山散步晒太阳,这里也是一处正在建设的施工现场。沿着湖边走到一处被凿开的岩壁时,从事了15年地质古生物研究的李飞下意识地望向岩壁的露头。

“哎呀!这好像一根恐龙的腿骨化石哟!”发现岩壁下端有些异常,李飞急忙走近细看,发现眼前正是一块恐龙化石。据专家事后考证,这确是蜥脚类恐龙化石,距今大约1.6亿年左右。12月23日,自贡恐龙博物馆专家将带着专业设备前往现场进行发掘,以确定周围是否还有相关联的骨骼化石。

散步巧遇恐龙化石 与恐龙博物馆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

“那天是自贡久违的艳阳天,我和老婆吃过午饭,就出门到那里附近散步。”李飞回忆,平时我们一般散步不会到这里来,也是因为凑巧出太阳,“当走到那块岩壁旁时,职业的敏感让我不由得把目光投向那块’奇怪’的岩壁。”

李飞说,他当时发现岩壁下端有一个条状的轮廓,非常像一根恐龙骨头的化石。“凑近一看,我顿时兴奋起来。凭经验判断,这是一根恐龙的胫骨或肱骨化石。”

据悉,发现“新化石”的地点,距离自贡恐龙博物馆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

恐龙体长估计超20米 此处为自贡第161个恐龙化石发现点

在现场,封面新闻记者看到,恐龙化石发现点在一片湖的岸边坎上,湖的四周都是小山丘,这根恐龙化石就在坎上的岩壁下端被发现。“这是一具植食性的蜥脚类恐龙,体型较大。按照被发现的这根超过1.1米的化石推断,其体长应该在20米左右。”李飞说。

李飞介绍,像这样长度和体型的恐龙,在自贡恐龙化石的发掘过程中,并不多见。而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江山介绍,侏罗纪中期自贡地区为地势平坦的滨湖平原,而大山铺正好处于河湖交汇处,属于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大山铺一带出露的多为中侏罗统地层,“侏罗纪时期是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时期,而之后的白垩纪,蜥脚类恐龙虽然体型变得巨大,但是种类与侏罗纪相比较少。”

“自贡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域内,至今已发现了161个恐龙化石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少见的。”江山介绍,20日发现的这个恐龙化石点,是第161个。而在大安发现的恐龙化石,占全市的将近四成。

疑为死后遭巨大冲积 化石将装进石膏壳运回恐龙博物馆

“我个人分析,这根恐龙化石在岩壁中的位置不是横着的,而是竖着的,且保存在砾岩层中,说明其沉积环境是高能量的。”李飞分析,比如说泥石流、洪水等,都能带来这种高能量的沉积环境,我判断这只恐龙是在死后被水流搬运,然后散落到这里。

对于此次发现,是否具有科研价值。江山和李飞都认为,该化石具有一定的科研价值,往往化石保存得越完整、规模越大,其科研价值相对会更大。

那么,怎样发掘这根恐龙化石呢?“23日,我们会携带专业设备到现场,用电镐先清理周边的岩石,再人工使用錾子等工具,清除围岩。”江山介绍,这一步之后,我们还会向周边追溯,看是否还能发现有其他关联的化石。

化石发掘出来后,怎样运回恐龙博物馆呢?“我们会用石膏做一个保护壳,将化石和石膏包形成一个整体(皮劳克),然后取出来运回博物馆。”江山说,运回馆内后,首先纳入馆内的藏品,再根据化石的具体价值,看是否作为展品,用于今后的展出。

相关报道:“四川自贡市民散步发现疑似恐龙化石”续:专家确认是恐龙化石 发掘工作已有序开展

(化石网报道)据红星新闻(记者 袁伟):12月21日下午2时许,家住四川自贡的李先生外出散步时,发现疑似大型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红星新闻此前报道:四川自贡市民散步发现疑似恐龙化石 当地博物馆已派专家赴现场勘查)。

12月2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自贡恐龙博物馆了解到,经专家初步查勘后确认,李先生发现的确实为大型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且为一只体长约20米的蜥脚类恐龙的小腿骨。目前,相关发掘工作正有序开展。

稀奇:市民散步发现疑似恐龙腿骨化石

李先生名叫李飞,今年38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古生物专业,曾连续15年从事古生物研究工作,其中也包括恐龙化石。

李飞家住自贡市大山铺,距离自贡恐龙博物馆约1公里。12月21日下午2时许,他和家人外出散步,来到住家附近的一工地。“在自贡发现恐龙化石,不稀奇;稀奇的是作为研究化石的,这是我第一次独立发现恐龙化石。”李飞坦言,因为职业敏感,无论到哪种自然环境,他都会不自觉地去看看那里的地质构造、岩层情况等。

散步过程中,李飞同样是边走边看。“咦?那不是块化石吗?”走到环湖路边,李飞看到一处被挖开的山坡,在坡脚位置,有一块长条形石头,颜色明显与周边不同。仔细辨认后,李飞分析认为,这是一块恐龙骨骼化石,初步判断可能是胫骨或是肱骨。随即,他将情况报告给自贡恐龙博物馆。

李飞向红星新闻记者详细介绍,他分析认为,这是一块大型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长约110厘米,可能是恐龙的胫骨,即小腿骨。包裹化石的岩层为砾岩层,系高能量沉积环境,属于侏罗纪晚期地层。正常的岩层是相对平整的,化石也应该是平的。但这块化石呈斜立状,因此可推断,这是一只在上游已经死亡的恐龙,身体腐烂后,骨骼被湍急的河水冲至下游,分散到各处,最终剩下一根胫骨沉积于此。由于水流速度快,其他较小的趾骨已经被冲散了。

专家:确认是恐龙腿骨化石 距今约1.6亿年

12月22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来到化石发现现场。现场位于一处凹地的小山坡坡脚,走近观察可以看到,其形似一根残缺的长骨头,颜色以紫黑色为主,中心位置呈偏浅的肉红色。

对于李先生的分析,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副主任江山表示认同。江山说,经过初步研究,市民李先生发现的确实是一块大型蜥脚类恐龙腿骨化石。根据该化石的特征分析,这是一具距今1.6亿年的蜥脚类恐龙,体长大约在20米。

江山介绍,侏罗纪中期,自贡地区为地势平坦的滨湖平原,而自贡大山铺正好处于河湖交汇处,属于湖泊三角洲的沉积环境,这一带出露的多为中侏罗统地层。侏罗纪时期是蜥脚类恐龙的繁盛时期,而之后的白垩纪,蜥脚类恐龙虽然体型变得巨大,但是种类与侏罗纪相比较少。该化石是自贡境内至今为止发现的第161个恐龙化石点。在自贡4000多平方公里地域内,至今已发现161个恐龙化石点,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目前,发掘工作已有序开展。江山称,明日(12月23日)馆方工作人员会携带专业设备到现场,先用电镐清理周边的岩石,再使用錾子等工具进行人工清理,清除围岩。之后,工作人员会向周边追溯,看是否还能发现有其他关联化石。该化石发掘出来后,工作人员会用石膏做一个保护壳,将化石和石膏包形成一个整体(专业名称:皮劳克),然后取出并运回博物馆。运回馆内后会开展进一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首先纳入馆内的藏品,再根据化石的具体价值,看是否作为展品,用于今后的展出。”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