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万连:首位姓氏被命名化石的记者

张万连:首位姓氏被命名化石的记者

张万连:首位姓氏被命名化石的记者

张万连:首位姓氏被命名化石的记者

(化石网报道)据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15年前,即2003年1月末,北方的寒冬里一个热辣辣的消息占据了全国各大网站和数百家媒体的显著位置,惹人注目的消息报道:中国古生物学领域第一次以一位新闻记者的名字为古生物化石命名!一件新发现的翼龙化石被命名为“张氏朝阳翼龙”。一夜之间,《朝阳日报》记者张万连成为朝阳市乃至整个古生物圈内的知名人物。

专注化石新发现和研究成果的报道

世界上所有的美好,大多源于专注。现年75岁的张万连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第一个报道了辽西朝阳第一件恐龙和鸟类化石标本的发现。至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科学院专家们频繁介入辽西化石发掘,这座丰富的化石宝库被渐渐打开,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接连不断。

张万连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新闻价值。他怀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迷如痴地跟踪报道中科院专家的野外发掘和研究工作。同时不放弃任何一次向专家采访和请教学习的机会。每次中科院专家莅朝,他总是闻讯而至,并随其四处奔波,在荒山野岭同吃同住,悉心探讨朝阳化石问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汪筱林研究员说:“我们来朝阳,你就是半夜告诉张万连,他也会跑来!”

几十年来,记者张万连在各级各类报刊上报道辽西化石的文章数以百计,文字超过20万字,其中包括批评化石盗挖、呼吁化石保护利用等多方面的文章。

以一个记者的专业精神担当化石保护的责任

在辽西朝阳古生物化石扬名世界的同时,触目惊心的盗挖也日益猖獗。眼睁睁地看着大自然用亿万年造就的宝贵遗产就要毁于一旦,被少数利欲熏心的人据为己有,张万连认识到一个记者的责任:呼吁社会,求得解决。

为此,张万连经常冒险走进盗挖现场,拍照片,甚至化装成化石贩子挨门串户录音暗访,在报纸上曝光。如朝阳附近的上河首村从2000年开始,就被发现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化石产地,先后出土许多珍贵化石。随之而来的就是盗挖。从开始几十人,到后来数百人,乃至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村头路旁拉开了几百米长的战线甚至有人挑灯夜战……当时附近的化石贩子都麇集于此。得知这一情况后张万连召集了几个记者先后几次拍下盗挖现场,频频曝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积极采取了措施,遏制了盗挖狂潮。

2002年1月8日,张万连在《朝阳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数千字长文,公开发表自己关于朝阳化石资源保护利用的思考文章。当时影响很大,新华社以及一些国外通讯社都引用了此稿。

张万连说:作为一名普通的记者,我没有更大的力量去阻止那些不法之徒,只能尽自己所能奔走呼吁,直到有一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化石资源,我才算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以张万连姓氏命名的翼龙

为了填平深奥的古生物专业知识和新闻通俗阐释之间的鸿沟,让读者对古生物科学知识能够明白畅晓,张万连除了虚心向专家学习请教外,还研读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及专业书刊,如《地质学基础》、《普通水文学》、《化石》杂志等,所涉猎的书籍资料迭起来足有一米多高。有人称他已达到古生物学通俗科普专家的水平,多位院士和媒体都称赞他是一个专家型记者。亚洲发行量最大的香港英文版《南华早报》直接称他是“恐龙专家”。他的事迹被编入我国高等院校《新闻与写作教程》中的《科学写作》章节中。新华社电视台把他的事迹拍摄成一部专题电视片,于2013年记者节向全世界播放。为了普及古生物学知识,增强青少年的化石保护意识,张万连多次组织朝阳中小学生参加“白垩纪之旅”夏令营,带领孩子们参观古生物博物馆,到山坡上观摩恐龙脚印并讲解其形成。美国《科学》期刊记者埃里克·斯多德还特意采访了他。

2003年初,为表彰他在科普新闻方面的突出贡献,专家们把在朝阳市发现的一种翼龙命名为“张氏朝阳翼龙”。科学家在学术论文里称:“命名张氏是为了褒扬辽宁《朝阳日报》记者张万连,以记者姓氏命名古生物化石,在我国还是首次”。古生物化石命名,一般只献给那些为该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老前辈科学家。张万连一个普通记者凭什么?有关专家在回答《光明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说:“就凭一名优秀科学记者的崇高品质、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他们还说:“严肃的科学报道应不折不扣地尊重事实,要把一个真实的科学事件展示给读者。”对于张万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客观准确地在第一时间加以报道给予高度评价。

退休后坚持为朝阳化石制作纪录片

2006年,张万连退休离开记者岗位。但他热爱家乡、热爱朝阳的、珍惜化石资源的热情没有熄灭,为了进一步将朝阳化石推向世界,他策划和推动拍摄一部全面系统介绍辽西化石重大发现与科学意义,适合普通公众口味的系列科普纪录片。一位年过花甲的电视片制作行业的门外汉开始自认真思考,策划和撰写脚本。在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的支持和帮助下,他租设备拍摄,自己剪辑制作,自己动手制作电子特效……成为了一个独立制片人。这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张万连为此潜心研究相关知识和技术,不舍昼夜,以致突发了脑梗塞。他走南闯北拍摄完成的第一集至第五集素材视频,剪辑合成了一至三集,已在朝阳电视台和辽宁省电视台先后播出,并在2014年辽宁省广播电视系统好新闻评奖中获得一等奖。已拍摄的5集素材中,以生命进化科学为主线,介绍朝阳一些经典鸟类与恐龙化石的发现,解读并回答了全球古生物界争论上百年的热门焦点话题:鸟类是如何由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进化而来。可惜的是他因病和资金等问题,第四、第五集未能剪辑合成出来。

记者张万连,在写作中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受到有关媒体表扬。他的事迹还被编入我国高等院校的《新闻与写作教程》中的《科学写作》章节中。新华社电视台还把他的事迹拍摄成一部专题电视片,在2013年记者节期间对外播放。张万连还热情地向青少年普及古生物知识,传播生命进化科学,经常组织朝阳中小学生开展“白垩纪之旅”夏令营。2005年,他撰写和出版了25万字的《辽西化石》一书,并在朝阳市社会科学和哲学著作评奖中获一等奖。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 张万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