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陈列馆还原史前“东至人”生活场景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陈列馆还原史前“东至人”生活场景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陈列馆还原史前“东至人”生活场景

安徽东至县华龙洞陈列馆还原史前“东至人”生活场景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池州日报(齐蕾):近日,记者从东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了解到,为了更好地展示该县华龙洞遗址出土的古人类化石、石器、骨器及大量的动物化石,华龙洞陈列馆筹建工作于2017年年初启动,经过大半年的精心筹备,目前华龙洞陈列馆展区中的三个单元已经基本完成布展,该馆即将对外开放。

展区一单元:人类化石

东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陈列馆展区内的布展情况,他说道:“展区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单元为人类化石。经过2006年、2014-2016年四期发掘,华龙洞遗址已获得1件头骨、若干头骨碎片、7枚单个人牙等20余件古人类化石。同一地点发现如此丰富的古人类化石,这在古人类研究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华龙洞也是继周口店、蓝田、和县、南京之后,在中国发现的又一处重要的包含有头骨化石的古人类化石地点。”

据了解,展出的所有古人类化石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头骨化石。头骨化石于2015年10月出土,该头骨保存有近乎完整的眼眶部分与大部分额骨,这里展出的就是经过初步修理后的古人类头骨化石。华龙洞古人类头骨化石的发现,对于探讨中国直立人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进一步证实安徽是我国古人类演化、扩散的重要地区,标志着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展区二单元:人类文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类文化这一单元展出的是华龙洞遗址出土的大量古人类加工使用过的工具,包括石器、骨器以及角制品等。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动物骨骼中有很大一部分非常破碎,不太可能完全自然形成,一些出土的动物骨骼呈现非自然性的断裂,大量动物骨骼表面具有切割、砍砸、破碎等痕迹,所以科学家们推测这些现象可能是古人类宰杀食用动物的证据,他们的生存时代应该在更新世中期,距今约30万~50万年,与和县直立人生存的时代很相近。此外,华龙洞还发现疑似用火的遗迹。”

这些工具的展出为人们勾勒出一幅古人类在自己长期活动的场所宰杀动物,用动物骨骼和角制成的刮削器、砸击器等获取食物并用火烧烤食物的场景,代表了那个时期古人类的文化。

展区三单元:动物群

第三单元的主要展出物为华龙洞遗址出土的数量和种类都非常丰富的脊椎动物化石。据工作人员介绍,科学家在对出土化石进行整理和鉴定后,初步确定华龙洞动物群多达40余种哺乳动物,其中包括已经灭绝的东方剑齿象、中国貘、巴氏大熊猫、谷氏大额牛、大角鹿及小猪等属种。而动物群的组成说明,在更新世中期,华龙洞古人类所生存的这一地区正处于中国南北过渡地带,这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草原、河流、湖沼相间,气候温良偏干。

馆藏丰富 陈列历史

华龙洞陈列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华龙洞古人类头骨化石等化石的发现,对研究长江流域人类的文明演进,气候、环境及地质的变迁,尤其是对现代人类起源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我们陈列馆的馆藏丰富,作为向世人展示的窗口,随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文明碎片的一点点拼接,华龙洞的神秘面纱将被逐步揭开。”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东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