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巴彦淖尔高层论坛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巴彦淖尔日报(朱智鸿):化石是远古生命留下的遗迹,是保存“生命的档案”,为历史留下了一串珍贵的密码。化石研究,为人类开启了一扇了解生物进化,认识自然演变的窗口。

参加“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巴彦淖尔高层论坛”的专家、学者,对巴彦淖尔市境内的化石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结合巴彦淖尔市实际情况,对巴彦淖尔市利用化石打造化石文化提出建议。

将化石与旅游、民俗风情结合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表示,内蒙古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巴彦淖尔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从国内外化石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充分发挥化石原产地的优势,将化石和旅游、民俗风情结合,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通过引导社会投入,开发古生物文化产品,如复原图、复原模型、恐龙玩具等,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时,化石研究并非书斋式的研究,它还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成果。比如,建立由科普基地(地质公园)、古生物博览园以及数字化博物馆组成的实体及虚拟科普平台,加强科普创作,提升化石科普教育能力。

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 让化石活起来

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李继江说,巴彦淖尔是我国重要的古生物化石分布区,生物化石资源丰富、数量大、种类多,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巴彦淖尔古生物化石进行深入详细地考察、科学研究,对于了解地球演化历史、生命进化历程和当地的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的变迁,乃至寻找重要的矿产资源,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因此要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的理念,在确保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无价之宝得到完美保存的同时,充分开发利用化石文化,让这一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活起来,释放出更大的潜能,为巴彦淖尔的科学、文化、旅游、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真正起到支撑作用,促进当地在我国实施的“一带一路”经济崛起的战略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相关报道: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巴彦淖尔高层论坛开幕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新华社呼和浩特市8月9日电(哈丽娜):今日,“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巴彦淖尔高层论坛”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开幕,来自国内17个省(自治区)、市的古生物化石专家、学者汇聚内蒙古河套平原,共同研讨“草原丝绸之路”与国家古生物化石的结合、发展。

据了解,本次“草原丝绸之路——国家古生物化石巴彦淖尔高层论坛”是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发起,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主办,来自17个省(自治区)、市,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丽霞表示,内蒙古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而巴彦淖尔市自古以来有着丰富的恐龙化石资源,本次高层论坛的召开,有利于将巴彦淖尔地区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的恐龙化石资源与草原丝绸之路的发展相结合,造福沿边地区的人民。

论坛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向大家介绍,2013年6月,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科考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楚鲁庙一带发现并发掘了一具大型鸭嘴龙类化石,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院工作人员正在对该化石进行修复,预计半个月后修复完毕,该化石有着重要的科研意义。

相关报道:内蒙古首次发现早白垩世大型鸭嘴龙类恐龙化石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内蒙古晨报(齐晓英):昨日,巴彦淖尔市宣传部对外发布消息称,乌拉特后旗境内发掘的一具早白垩世大型恐龙骨架化石正式面世。

据了解,这具恐龙化石是目前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的,也是近20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这具大型鸭嘴龙类恐龙化石长8米左右,保存完好,骨骼保存率达70%-80%,包括头、颈椎、胸腰椎、腰带、前肢、后肢和十分完整的尾部。

据悉,2012年,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科技人员进行恐龙地质遗迹调查时,在当地发现了这具鸭嘴龙类恐龙化石。 2013年6月,这两家单位联合组织成科考队,对该恐龙化石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发掘。

化石的修复于今年5月份开始,计划于10月份完成。8月9日,大型鸭嘴龙类恐龙骨架化石首次亮相,修复工作完成后,经过装架,该具恐龙化石将陈列在巴彦淖尔市地质博物馆内供人观赏,还将邀请国内化石专家对这具化石进行系统研究。

这具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但填补了内蒙古地区一个恐龙分部的空白,同时增加了早白垩世恐龙生物群的组成,为研究本地区恐龙生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报道:内蒙古大型鸭嘴龙类化石亮相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光明日报(高平):8月9日至10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举办“草原丝绸之路——巴彦淖尔化石高层论坛”。期间,在当地乌拉特后旗新近发掘出的一具大型恐龙骨架化石首次亮相,引起专家的关注。

这具恐龙化石长8米左右,是目前内蒙古首次发现的早白垩世大型鸭嘴龙类恐龙,也是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012年,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阴山以北的潮格温都尔北部地区进行恐龙地质遗迹调查时,在楚鲁庙一带发现了一具鸭嘴龙类恐龙化石。科考队对恐龙化石进行了系统发掘。科考人员发现该具恐龙化石可能为新类型,它的牙齿、分布骨骼均与已发现的鸭嘴龙化石有较大的区别:牙齿具有明显的横纹,四肢骨骼粗壮,头骨结构复杂。现已发现的骨骼有较为破碎的头骨,保存完好的上颌骨和下颌骨,牙齿排列整齐,显示出成年期个体牙齿的特征,胫腓骨保存完好,后趾骨保存完整,主要部件骨骼齐全。真骨化石占整个骨架的90%以上,是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该具恐龙化石骨骼保存率达70%~80%,包括头、颈椎、胸腰椎、腰带、前肢、后肢和十分完整的尾部。

同时,在挖掘出该具恐龙化石的白垩统地层中,科考队首次发现热河生物群的球蚬、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介形虫化石以及松柏类植物化石、球果化石等。热河生物群是我国早白垩世极其重要的生物组合,在研究生物演化、地层时代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古生态学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关报道: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发掘的大型鸭嘴龙类化石首次亮相

专家学者参观修复现场

专家学者参观修复现场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巴彦淖尔日报社全媒体中心(杨智丽):8月8日至10日,“草原丝绸之路——巴彦淖尔化石高层论坛暨化石村揭牌仪式”在巴彦淖尔市举办。在此期间,在巴彦淖尔市乌后旗境内发掘出的一具大型恐龙骨架化石向全国化石专家首次亮相,专家们在9日下午集体参观了这具化石的修复现场。

该具恐龙化石长8米左右,是目前内蒙古地区首次发现的早白垩世大型鸭嘴龙类恐龙,也是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该具恐龙化石保存完好,骨骼保存率达70%-80%,包括头、颈椎、胸腰椎、腰带、前肢、后肢和十分完整的尾部。

发现

2012年,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对潮格温都尔北部地区进行恐龙地质遗迹调查时,在楚鲁庙一带发现了一具鸭嘴龙类恐龙化石。由于天气渐冷,无法挖掘,他们将化石掩埋了。

2013年6月,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联合组织科考队,对之前发现的恐龙化石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发掘。根据骨骼化石的大小和形态,推测该具鸭嘴龙骨架化石长8米左右,是目前内蒙古西部地区少见的大型鸭嘴龙类恐龙化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野外发掘现场可见,该具恐龙化石保存完好,骨骼保存率达70%-80%,包括头、颈椎、胸腰椎、腰带、前肢、后肢和十分完整的尾部。

同时,在该具恐龙化石挖掘的白垩统地层中,科考队首次发现热河生物群的重要分子:球蚬、东方叶肢介、三尾拟蜉蝣、介形虫、松柏类植物化石、球果化石等。热河生物群是我国早白垩世极其重要的生物组合,在研究生物演化、地层时代划分、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古生态学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热河生物群在巴彦淖尔市北部地区被发现,对研究热河生物群的辐射、巴彦淖尔市北部地区古脊椎动物群演化和古地理环境分析,都有特殊的科学价值。

修复

该具恐龙化石的修复于今年5月份开始,计划10月份完成,修复工作由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进行。经过一段时间的修复,工作人员发现该具恐龙化石可能为新类型,它的牙齿、分布骨骼均与已发现的鸭嘴龙化石有较大的区别:牙齿具有明显的横纹,四肢骨骼粗壮,头骨结构复杂。现已发现的骨骼有较为破碎的头骨,保存完好的上颌骨和下颌骨,牙齿排列整齐,显示出成年期个体牙齿的特征,胫腓骨保存完好,后趾骨保存完整,主要部件骨骼齐全。真骨化石占整个骨架的90%以上,是近二十年来内蒙古地区发现的最为完整的恐龙骨架化石。

研究

内蒙古地区发现早白垩世的大型鸭嘴龙类化石,尚属首次。这具恐龙化石的发现,不但填补了内蒙古地区一个恐龙分部的空白,同时增加了早白垩世恐龙生物群的组成,对研究本地区恐龙生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巴彦淖尔市北部地区化石地质遗迹是亚洲地区发现最早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由于该化石群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在恐龙研究领域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加强该遗迹的保护将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恐龙研究提供一个极其宝贵的研究地点。

修复工作完成以后,经过装架,该具鸭嘴龙化石将陈列在我市地质博物馆内供人观赏,我市还将邀请全国化石专家对该具化石进行系统研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