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该忘却的宝库——保护丝绸之路上的古化石

(中国化石网报道)据光明日报(王丽霞):你知道吗,丝绸之路沿线有丰富的古化石资源!陕西蓝田、子洲,宁夏中卫、灵武,甘肃和政、刘家峡、马鬃山,新疆鄯善、哈密、吐鲁番等地都是重要的化石产地,丰富的化石资源成为西北地区打造古生物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础。

从上世纪20年代起,就有国外科学家和考察团沿丝绸之路沿线进行化石科考,发现了大量恐龙化石,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据中国恐龙学家董枝明介绍,在丝绸之路沿线带,特别是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再次发现恐龙化石的潜力极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上不仅有迷人的山水风光,数量众多的化石点,还有很多著名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从国内外化石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看,化石和旅游结合,更容易形成产业集群,从而成为地方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科考完善知识库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是世界重要的成矿带,拥有大量奇特的地质景观和古生物化石(特别是恐龙)产地。目前,由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的《全国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课题组组织,中国科学院北京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甘肃省地质博物馆、四川自贡世界恐龙地质公园等单位的古生物专家,已经初步制定出恐龙丝绸之路科学考察路线。新科考途经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等省区。

新科考的主要意义在于进一步查明中国西北恐龙化石产地、地质时代的基本情况,为科学合理制定古生物化石研究规划,建立古生物自然保护区、化石遗址博物馆提供依据;追踪过去数十年来较为重要的科学考察路线,补充照片和影像资料;为丝绸之路沿线化石产地开发文化、科普和教育资源提供支持。

保护是工作基础

近年来,一系列管理制度先后出炉,包括发掘制度、收藏制度、流通制度、分级管理制度和进出境制度等,化石保护法制体系不断完善,保护工作进入了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化石保护,渗透在工作的各个环节:产地发掘以保护为前提,标本修复本身就是保护,科学研究促进保护,科普教育为了保护。各地在加强保护管理的同时,面临着“不知如何保护”、保护手段落后、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技术规范等新的问题。可以说:化石保护不到位,就不利于化石的科学研究和科普教育,更谈不上化石旅游和化石文化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战略,为古生物化石保护研究提供了极佳的契机。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恐龙科考活动,加强化石保护,同时开展全国古生物化石资源普查和评价工作。在首批国家级重点保护集中化石产地的命名之机,推广认领“化石村”活动,加强化石保护研究和地质科学普及教育,提高全民对古生物化石的保护意识。以编制古生物化石保护规划为契机,加强在基础设施上,特别是化石产地保护设施上的投入;筹措化石保护专项基金,同时大力吸引社会投资,对化石遗址加强看护力度,推进技术保护工程,建设自然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此外,还可以针对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条件,搭建世界平台,探索出有效的化石保护技术和方法;依托“一带一路”战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促进科学研究和对外宣传,开展追缴流失国外化石工作。

产业推进成果转化

化石研究并非书斋式的研究,它可以通过产业发展转化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成果。

可以倡导在丝绸之路沿线化石产地建立由科普基地(地质公园)、古生物博览园以及数字化博物馆组成的实体及虚拟科普平台,加强科普创作,提升化石科普教育能力,推动化石旅游文化产业发展。通过引导社会投入,协调并发挥科研机构的学科优势,开发古生物文化产品,如复原图、复原模型、恐龙玩具等;建设主题公园、科普基地、科考旅游、影视动漫基地、古生物科技文化产业园等,促进地质文化产业发展。

中国古生物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为西北地区化石通向国际舞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战略,为丝路沿线古化石的保护、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秉承“依法保护、科学研究、传播文明、造福人类”的宗旨,化石保护工作者在呼唤:行动起来吧,为了不该忘却的宝库!(作者为国家古生物化石专家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研究员)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