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万年前株洲就有人类活动

尖状器

尖状器

石片

石片

石核

石核

(中国化石网)据株洲网:株洲市文物局的专家们透露了线索:20万年前,株洲就有人类活动,他们使用打制石器生产生活。

发现

株洲市第一次发现尖状器,它可以用来对付野兽

2013年9月26日,株洲市文物局会同攸县文物局对攸县网岭镇东周——汉晋时期墓群进行调查,期间发现船形坡旧石器出土点,并在第四纪地层网纹红土中发现3件石器,经鉴定,这3件石器距今约20万年。三片石器都属于打制器,器形为尖状器、石片和石核。

“石核就是一个雏石,还没有做成成品,也许是当时的人想做成什么,但临时有事或者遇上困难便放弃了。”市文物局考古队副队长黄阳秋,是最早发现这三件石器的人之一,他猜想,“石片相对锋利,可以挖地上的植物或者简单切割,尖状器可以对付动物之类。”

市文物局专家们认为,本次发现的船形坡旧石器出土点丰富了株洲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存。值得一提的是,尖状器在我市尚属首次出土,是我市史前考古的重大发现,有望将攸县人类史推前20万年,也填补了攸县旧石器文化的空白。

还原

三件石器的主人,可能得面对大象、老虎等动物

出土这些石器的地点位于攸县网岭镇西塘村石巷组船形坡,东经113°40′61″,北纬27°20′57″,东距攸水约2.5公里、106国道约0.3公里,南距攸县县城约24公里,北距网岭镇约4公里。该地点处在攸水西岸三级阶地,与河床的相对高度约15米,在地理单元上是南岭山脉至江汉平原的倾斜地段,属丘陵地带。

黄阳秋说这个地点算得上是依山傍水。20万年前,不像现在有自来水、有机井,也没有轻便实用的盛水容器,离河流远了,渴了、要洗澡了都不方便。

古人类比我们早那么久选择株洲,宜人的气候也是主要原因。市文物局专家介绍,石器出土点和当时湖南的其他地方一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降水丰沛,和现在的株洲很类似。这样的气候下,当时可能大象、老虎、鹿、野猪、兔、豹、猴子、野马、鱼、鸟类等动物,以及水杉、银杏、蕨类,和人类共生着。

这样想来,它们仨,一块或许挖过蕨菜,一块或许杀过野猪,有一块或许没来得及做好。

图表

尖状器

河砾石,系变质石英岩质,外黄褐内黄白色。宽7.4厘米、高15.2厘米、厚10.4厘米。打击点、放射线清晰。宽厚平首,直折身,近三椎体尖首。单面锤击而成。

也许,它曾经杀死过野猪。

石片

河砾石,系变质石英砂岩,外灰黄内青灰色。宽5.8厘米、高3.7厘米、厚2厘米。为打制石器时剥离的石片,形成两个破裂面。

也许,它曾被用来挖过蕨菜。 
  
石核

河砾石,系变质粒状片麻岩,外黄褐内褐灰色。宽15.2厘米、高8.2厘米、厚5.1厘米。打击点和放射线模糊,为打制石器时废弃的石核。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它还没来得及做好。  
 
考古知识

株洲已发现三个旧石器出土点

20万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

“在株洲,已发现三个旧石器出土点。”市文物局局长席道合昨日告诉记者,第一处为三门镇湘江左岸三级阶地的六斗坡旧石器点,发现于1988年,石器标本为一件石英砂岩质的刮削器、一件石核。出土地层为江南典型的网纹红土层,地质年代约20万年,文化年代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的标志是使用的工具主要为打制石器,通俗地讲,即破石为器。有的石器经过多次打击,但没有磨制工艺。刮削器是旧石器时代的一种主要工具,用于对狩猎获得的动物、捕获的鱼类、采集的植物进行去皮毛处理,还可以用于竹木器的加工。石核是打制石片后留下的余料。六斗坡旧石器地点是湘江流域最早发现的一处有明确地层的旧石器遗址。此后,长沙、湘潭等地陆续有过一些零星旧石器发现。

湖南湘资沅澧四水流域旧石器的地理埋藏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埋藏于河流阶地的红土层中,另一种是埋藏在宽敞、向阳的石灰岩溶洞中。以第一种埋藏形式最为普遍,说明了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广泛活动在河流两岸的旷野上。六斗坡旧石器的发现,揭开了20万年前株洲先民在湘江沿岸生息繁衍的历史。

第二处旧石器点在天元区长江北路,采集了打制石核一件。打制石核是用于制作石器的人工打击过的原料。这件石核由于城市建设动土,已离开了原生地层,属于地表采集品。从其打击的石头破裂面的特征分析,所处地层可能属于一级阶地的网纹红土,时代可能为旧石器时代晚期。

另外,2001年,城区人民中路省变电二公司宿舍工地曾发现过5万年前的东方剑齿象化石。东方剑齿象是生活在森林草地的一种动物,从湖南各地发现的同时期动物化石来看,与之伴生的还有大熊猫、巨貘、红面猴、豪猪、犀牛等。

专家分析,如果把六斗坡的刮削器、长江北路的石核与人民路的东方剑齿象化石联系起来,可以推测并复原旧石器时代晚期株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第三处即为今年9月发现的攸县网岭船形坡旧石器出土点。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