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民间化石爱好者——段维

本内苏铁“花”化石

他爱好化石,小时候第一次在博物馆看到银杏树叶化石,就对化石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并梦想未来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化石。长大后,他跟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考察队在昆仑山考察,年轻的他激动不已。2006年,已经步入中年的他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深圳“第一花”———本内苏铁花化石,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化石梦!他就是深圳的民间地质爱好者———段维。

小时候便与化石结缘

小时候跟随大人在荆州参观一个自然博物馆,里边一片美丽的银杏树叶化石让小小的段维心动不已。从此,段维便萌生了一个梦想:将来一定要拥有一块化石,哪怕只是一片化石树叶。于是,不管走到哪里,他都会特别注意观察,希望自己可以找到化石,找到地球深处遗漏的信息。

从1983年开始,17岁的段维就先后游历了包括藏北无人区在内的我国广阔的区域。1987年,他跟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考察队在昆仑山考察,这让他开心不已———他终于可以跟随专业的考察队寻找自己期待已久的化石了!1995年,段维到北大地理研究所进修,师从崔之久教授。在此期间,在一楼的北大地质馆内,他全方位接触到各类化石,了解了化石的形成机理和含化石地层的显著特征。

发现“深圳第一花”

从2004年开始,段维开始筹划一项从南沙群岛出发的“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大穿越”活动。

在寻找火山遗址的过程中,山脚下的一片植物化石让段维着了迷。于是,他把这些化石都带回家,准备好好研究。到家后,一朵保存完整的本内苏铁“花”让段维尤为注目。它的整体形态是一个卵圆形呈开放式的“花”蕾,繁茂的蕨叶间,垂吊着一朵如杯子般大小貌似花的物体,栩栩如生。

段维查阅了很多关于化石的资料,认定这块化石不一般。2009年9月,段维带着他的本内苏铁“花”来到南京,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吴向午教授请教。这个从事了40多年地质研究的老专家在第一眼看到这朵本内苏铁“花”时,就惊奇不已。

2009年10月,吴向午教授和杨小菊博士专门从南京到深圳对本内苏铁“花”进行鉴定。享年70多岁的吴向午教授对本内苏铁“花”进行了仔细研究后,又回到南京与古植物学家、中科院院士周志炎等资深学者进行研讨,结合广东金鸡剖面底部煤系属晚三叠世至早侏罗世沉积的研究结果,推断深圳“第一花”的年龄为2亿岁。

吴向午教授称,如果这个判断成立,那么深圳“第一花”就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花化石,因为之前在辽宁发现的世界最早的花化石“迪拉丽花”的年龄为距今1.2亿年前。

拒绝港商300万求购

被鉴定为“深圳第一花”后,曾有港商出价300万元希望购买本内苏铁“花”,吴向午教授也希望能将这朵“花”带到南京,做进一步的科研调查,但均被段维一一回绝。“本内苏铁‘花’极具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它见证了深圳的历史,我希望它能永远留在深圳,为深圳文化写上重要的一笔,”他说,“要是卖给香港人,想弄回来就难了。”

本内苏铁“花”原来一直放在段维租住在梧桐山林场的宿舍楼里,2009年后,段维就将它放在了公司里。“我们在它外面包了7、8层布,裹得严严实实的。如果政府需要,我们会给的,”段维说,“可惜政府没有认识到本内苏铁‘花’的重要价值,我多次去找他们,他们都不以为然,也不愿给予公司支持和资金投入。甚至连接待前来参观研究的科学家,都是我们自费的。”段维的公司现在在做中生代古生物研究,前期投入还比较大,“但我相信它是最有前景的公司,未来的发展一定会很美好。”段维很坚定,他憧憬着未来,幸福地笑了。


羊城晚报 记者 石华 实习生 谢珊珊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