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北第四纪”走来的大庆博物馆

镇馆之宝——猛犸象化石骨架

十年艰苦创业路

大庆博物馆前身为大庆展览馆,于1964年组建,曾经在油田开发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为宣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1998年,大庆展览馆更名为大庆博物馆。2005年,大庆市政府决定建设大庆博物馆新馆。2011年11月22日,大庆博物馆面向社会全面开放。

大庆博物馆自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专家成立课题研究组以来,本着“收藏、展示、研究”并重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城市历史文化内涵。经过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十年的成长与提升,从2002年时没有一件文物,到现在拥有哺乳动物化石藏品20余万件;从当初不识化石,到现在已获得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唯一第四纪古化石修复制作二级资质,并已成功装配化石骨架达百余具;从原来低矮的平房,到现在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展馆,走过了不寻常的跨越式发展历程。

历史与文化的精彩展示

大庆博物馆现有馆藏丰富的第四纪古生物化石20余万件;收藏兽类、禽类动物标本471件;人文文物藏品3166件。展馆总面积18700平方米,是一座集古环境、古动物与古人类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现有“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三个基本陈列。

 大厅是全馆陈列主题和特色的综合体现。巨大的环形花岗岩浮雕展现了东北第四纪古自然环境、古代人类、古动物和谐共存的美好画面;猛犸象、披毛犀、东北野牛是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群的典型代表,三组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铸铜雕塑彰显了动物群的庞大气势和共融关系;环形的化石复原埋藏现场再现了第四纪地层中动物化石埋藏的原貌。

“东北第四纪自然环境”陈列主要展示大庆自然生态的演变过程和资源的丰富性。采用湖泊湿地、湖底隧道景观展示、地层岩芯标本陈列及多媒体沙盘模型演示等手法,将大庆湖泊湿地的成因和状况与第四纪地质地貌有机结合,直观、科学地讲述水下生态,远古时期的地质地貌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陈列精选丰富珍贵的古生物化石,重点展示了第四纪哺乳动物的分类叙述、进化比对、国际国内对第四纪的发现研究、大庆博物馆对第四纪化石的收藏保护、第四纪与人类的关系、装架互动演示等内容,用多媒体等形式高写真地营造出远古第四纪动植物及人类的生态变化,打造了极具品牌特色的古生物陈列展示,揭示了动物群繁衍生息的历程。

“大庆地区远古人类文明”陈列突出大庆地域古代历史进程中的亮点和特色,通过大庆远古人类、灿烂的青铜文化、辽金元时期民族融合、驿站文化四个专题,集中表现古代先民文化的多元性、独特性和重要性。其中,白金宝和小拉哈遗址出土的陶器和骨器,纹饰精美、器形丰富,是研究嫩江流域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明的十分珍贵的文物。收藏的嫩江流域细石器的种类和数量居全国之首,是我国乃至世界研究细石器工具的重要史料。

丰富的展品,新颖的陈列手段,增加了观众对大庆厚重历史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在这里,不仅仅能够鉴赏古大湖、古动物和古人类文明之美之趣,更重要的是追本溯源、鉴古知今,使人们从这些人类文化遗存和自然遗存中体验环境变迁,感受文化绵延的力量,认知生命真理,使人们更加热爱大庆这座美丽的城市。

探访“史前巨兽”的视觉盛宴

“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展区是大庆博物馆的陈展的重点和亮点,承载着大庆历史的骄傲。展区分为“神奇的长毛巨兽”“丰富的动物种群”“繁盛的草原大军”“不懈的探索研究”四个单元。在我国东北大部分地区的地层中,发现了丰富的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是东北第四纪动物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员。研究学者认为该动物群拥有至少45个属种,大庆博物馆已经成功地收藏了43个属种,不仅拥有国内发现最完整的猛犸象化石骨架,还收藏了目前全世界唯一含量最高的松花江猛犸象个体化石。经初步鉴定和研究,有些化石可能改写某个种属的历史,有些种属填补了前人发现和研究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这个动物群的属种。国内权威专家称:大庆博物馆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填补了国内该动物群化石系统收藏的空白。对这些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和远古地域变迁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神奇的长毛巨兽”单元,运用图版、化石、模型、图像介绍长鼻类的起源与演化、猛犸象的分类与演化以及大庆地区猛犸象化石的发现。最激动人心的是12具猛犸象化石骨架浩浩荡荡的庞大场景。它们有的气定神闲,有的桀骜不驯,有的旁若无人。真是让人难以置信这些年代距离我们这么久远的古化石,竟然能够重新傲然于世。由此令人不禁感谢化石修复装架的专家,是他们让沉睡万年的猛犸象重现生机。在猛犸象群中,昂首领先的两具真猛犸象王者之风尽现,它们就是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中一具于2002年出土,站立时高3.35米、长6.5米,同一个体的化石完整率达90%以上,这架罕见珍贵的真猛犸象骨架化石被大庆博物馆征集后,在馆内古生物工作者的认真研究和努力下装架成功,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报道。另一具真猛犸象骨架化石于2009年出土,站立时高4.35米、长7.5米,同一个体的化石完整率达90%以上,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个体最大、最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骨架。旁边还放置了可以触摸的化石,以飨观者。

“丰富的动物种群”单元,展示了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里啮齿目、食肉目、兔形目、奇蹄目和偶蹄目等众多动物成员。

“繁盛的草原大军”单元,穿越丰富的第四纪古动物陈列通道,扑面而来的是由50具牛群化石骨架组成的气势庞大的“沸腾牛群”,每一头牛的形状和神态都各有不同,仿佛在诉说各自不同的心事。几十具东北野牛化石骨架,以生动的肢体语言,演绎出形不同、情不同、故事不同,彰显出化石修复装架工作者的高超技艺。而旁边展墙上陈列的105个野牛头骨化石组成的牛头墙却是安静祥和、趣味十足,与狂奔的野牛群动静相衬,引人深思。看过此处展示的国内外权威专家无不感叹:全世界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博物馆,能像大庆博物馆这样收藏到如此多的同一种动物化石骨架和头骨化石,太震撼了、太壮观了!堪称“中国唯一、世界仅有”!不仅如此,该展区还有引人入胜的“冰瀑影院”、妙趣横生的多媒体互动操作台,使展览更具知识性和娱乐性。

“不懈的探索研究”单元,介绍了大庆博物馆自2002年与中国科学院专家成立课题研究组以来,在东北第四纪的探索研究过程中不寻常的发展历程,以及为未来的科研所做出的精心准备。

遥远第四纪流光溢彩 年轻石油城继往开来

大庆,是一片神奇的土地。1959年,沉睡千年的“黑金”在这里被唤醒,石油人就此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53年来,大庆累计生产原油近21亿吨,累计上缴国家各种税费近2万亿元,一直保持着原油产量、上缴利税、原油采收率三项全国第一。在创建百年油田的同时,大庆积极发展地方工业和第三产业,2011年,油与非油经济比重为47.2:52.8。与此同时,大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政建设,投入巨资植树、绿化,改善城市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精神文明建设层面,大庆的文化工作者打出了舞蹈、话剧、版画等品牌。作为集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文明城、国家卫生城于一身的七个地级城市之一,大庆因享有“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的美誉而闻名中外。可是,从来都不缺少荣誉的大庆,虽满载着光荣和自豪,但也曾有着自己的缺憾:因为大庆建市时间短,在一些人眼里,年轻的大庆还是缺乏文化底蕴。然而,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的历史,否则就无法寻找自己的根基和灵魂。是大庆博物馆的建成,改变了人们把大庆历史仅仅定格于数十载的印象,给城市文化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十年前,守望着无物可展、名不副实的大庆博物馆,馆长张凤礼大声疾呼,“一座名字在全国叫响的城市,博物馆在发掘、记录和展示城市历史上居然缺位,这既是城市的悲哀,更是我们文博人的耻辱!”自此,十年的时间里,他带领文博人独辟蹊径,寸积铢累,开展全面的文物发现、收藏和研究工作,使大庆博物馆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从空空如也到馆藏化石20余万件,并形成了系统完整、特色鲜明的大庆地区远古自然与人文历史陈列展示项目。带来博大精深的东北第四纪,带来大气磅礴的大庆地区古代人类文明。大庆博物馆不仅填补了大庆市综合性博物馆的空白,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弥补了城市文化的缺憾,让城市文化更完整、更丰富、更厚重;同时,也填补了东北第四纪系统收藏、展示、研究的空白,成为挖掘、积累和展示城市文化的重要平台,对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置身大庆博物馆,穿越东北第四纪的时光隧道,赏析悠悠岁月珍藏已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复活远古自然、动物与人类的记忆,让人们惊喜地发现,大庆不但有自然历史,还有人文历史;不但有文化,而且还很丰富。

大庆博物馆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果,既包含着大庆全体文博工作者的奉献和开拓,也离不开国家文物局、省文化厅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导,更离不开大庆市委、市政府的高瞻远瞩和重视支持。为全面、系统、科学地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黑龙江省文化厅的领导和专家多次亲临大庆指导博物馆建设工作,大庆市政府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大庆博物馆陈列展览的意见和建议。十几次召开观众、老领导、市直各部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座谈论证会,并且聘请了国内著名的专家为博物馆的建设把关定位。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韩学键、市长夏立华等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几次专程到大庆博物馆检查指导工作,做出“以物撰文以物建馆、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重要指示,明确了大庆博物馆的建馆方针和功能定位。大庆博物馆全新面世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其精彩的设计、精妙的展示、精湛的内容征服了每一位观众。黑龙江省文化厅厅长宋宏伟盛赞“大庆博物馆在东北地区乃至全国第四纪古生物化石收集、研究、展示领域独树一帜”。国家文物局也高度评价大庆博物馆是“文物部门抢救性保护文物并且取得显著成果的典范,是国内一流的博物馆”。其数量惊人的动物化石收藏和极具震撼的陈列展示被国内外权威专家赞为“中国唯一、世界仅有”。大庆博物馆成为展示大庆的重要窗口和宣传大庆的良好平台。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绝少不了历史和文化的内容。对大庆来说,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展现的古化石文化已成为大庆这片土地不可替代、不可再生和不可割裂的历史文化部分。对它的发掘与研究,就是对大庆历史的拓展与再现。对它的宣传与展示,就是对大庆城市文化的推介与提升。今后五年,大庆博物馆计划组织召开“东北第四纪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开展国际巡展及科普交流活动,建成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古生物研究基地,从文博领域出发,推进大庆这座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大庆博物馆学术大事记

2002年10月,大庆博物馆与中科院地质专家共同组建了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课题研究组,中国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研究展示中心和古生物化石修复制作中心也陆续在大庆市博物馆挂牌。

2003年,我国目前发现的最完整的真猛犸象化石在大庆博物馆装架成功,成为中国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的代表,也因此被称为大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2003年5月18日,大庆市博物馆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届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展。展览持续了两个月,吸引了省内外几万名观众前来参观,开创了国内同类展览的先河。

2006年,大庆博物馆在让胡路红卫星地区清理出土了一具猛犸象化石,完整率达60%,被专家鉴定为松花江猛犸象化石,改写了这一物种从1956年确立至今世界上只有零星化石出土的历史。

2007年6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发改委确定在大庆博物馆建设东北第四纪研究保护中心,成为国内外东北第四纪化石收藏基地和重要的科研基地。

2008年7月,大庆博物馆获得了国家文物局颁发的全国唯一的第四纪古化石修复制作二级资质,这也是业内修复制作最高资质。


中国文物信息网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博物馆 第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