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发现恐龙乐园

距今约1.5亿至1.4亿年前,成群的恐龙悠闲地漫步湖边,它们中既有覆盾甲龙类,也有鸟脚类,庞大的身躯和结实的脚板在湿漉漉的湖边松软的沙滩上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突然间,几只兽脚类恐龙迎面袭来,别看它们的高度只有1.5米左右,可兽脚类却是可怕的肉食性恐龙。眼看着天敌就在眼前,但笨重的身体已经让植食类恐龙来不及躲闪,一场惊心动魄的狩猎行动就此展开……

这并不是什么科幻大片,而是科学家们依据日前在延庆所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而为我们模拟描绘的生动场景,当我们惊喜地用想象感受这一切时,有关亿万年前那个神秘族群的一切让我们心驰神往。

春节前,延庆县政府对外发布消息称,在该县千家店镇硅化木国家地质公园核心区内,发现了大批珍贵的、距今约1.5亿至1.4亿年前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是在北京地区首次发现恐龙存活过的证据,这个发现无疑成为了北京市民们在龙年伊始收到的一个大惊喜。近日,足迹化石发现者、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教授接受记者专访,为我们讲述了发现神秘遗迹的全过程。

早有预见

“发现恐龙脚印其实是比较有目的性的,在没有发现前就已经预见到了延庆应该有。”得知延庆恐龙足迹化石的消息时,很多人都曾用“惊现”、“惊喜”来形容这场发现,然而发现者张建平教授心中则早已对这个“惊喜”有了几分预见。

去年7月,延庆县人民政府聘请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对延庆境内的地质遗迹分布和特点进行深入调查,为申报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进行学术准备。身为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研究中心主任的张建平教授说,“在我们接受这个任务之前,我与研究中心的田明中教授和武法东教授就延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的问题进行过深入的讨论,确定了重点在于燕山运动相关地质遗迹和可能与恐龙相关的地质遗迹的调查和寻找,因此,在科考期间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其实是一场有目的的寻找”。

将寻找恐龙遗迹作为一个调查重点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地质时代上的原因,延庆地质公园主要以硅化木为特色,硅化木是一种植物化石,所出现的地质时间是侏罗纪晚期,而这个时期正好是中生代恐龙大发展的时期。虽然此前北京地区并没有发现与恐龙有关的化石,但从地质时间上来讲,恐龙化石的存在是完全有可能的;另外一个原因则与地域有关,在延庆周边、冀北-辽西地区也分布着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土城子组,那里曾有地方发现恐龙足迹化石,如河北赤城县“落凤坡”。同时,在我国辽宁朝阳地区,也在相同的地层中曾发现过恐龙脚印。“在延庆周边类似的地层中几乎都有恐龙足迹,为什么延庆没有?”这个疑问让张建平在延庆进行地质遗迹考察时没有放过任何可能存在恐龙足迹的地点。

希望闪现

在进行正式考察前,科考队曾先对延庆地质公园的整体情况进行了粗略的摸底,张教授说:“当时就觉得这里很有潜力,因为在理论上,土城子组总共包括四段,而这里的土城子组四层都有,发育非常完整。”

7月11日,科学考察队正式进入延庆进行详细考察,据张建平教授回忆,考察队首先从白河堡水库开始,主要围绕千家店园区,沿途调查发现有上百个地点保存有各种各样的地质遗迹,有海洋沉积岩、火山喷发岩,有断裂,也有岩浆侵入体等。而要想找到恐龙脚印、恐龙化石,首先要找到恐龙生活时期的地质记录——中生代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的地层,即土城子组,并需要找到暴露得非常完整的大岩层面,因为从地质条件来讲,在这样的岩层上最易发现。

7月17日,考察队沿着s309路驱车前行,进入到有侏罗纪地层大面积暴露的地方。“当时我是走在队伍的最后面,突然间在一个地方看到由几个层面构成的土城子组露头,上面有一些隐隐约约的、很有规则的凹陷,我马上意识到,这很可能与恐龙活动有关,即这些凹陷可能是被称作‘幻迹’的恐龙足迹,其实这就是现在被称为‘3号化石点’的地方,但由于化石所处的位置有五六米高,我当时看得并不是很清晰,并不能把属种确定下来,只是拍了几张照片,但那个时候我心里就已经有点数了。”

遗迹确凿

随后,听到走在前面的学生喊,“这里有更好的面,老师过来看一下”,张建平赶忙走了过去,“在那里一看,我心里就踏实了,一个个清晰的印记,没问题,肯定是恐龙脚印。”张教授说,那里就是现在的1号点下部,人们经常去拍照的地方。

“当时在岩石面的一边还长着很多爬山虎,我们拨开一看,又露出五六个脚印,那一刻的心情真的是很激动。”张教授说,虽然在这个点有一条恐龙的前后脚留下的脚印,但是在这里的脚印还不是恐龙留下的成排的脚印。经过统计,这个地方有30个恐龙脚印,大概是25个恐龙留下来的,共有三种类型的恐龙,有1个兽脚类恐龙的脚印,3个鸟脚类恐龙的脚印,剩下的部分是覆盾甲龙类恐龙的脚印,数量最多。

这些恐龙脚印形状各异、大小不一,有的呈蚕豆状,有的呈椭圆状,还有的就像一片三叶草,其中最大的脚印长67厘米、宽42厘米,比一个脸盆还要大,而最小的脚印则仅有16厘米长,8厘米宽,大小相当于一个酒杯,从这些脚印来推断,体积较大的恐龙大约有5至6米高,较小的约1.5米高。“恐龙足迹化石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我们可以据此来判断它的类型,因为恐龙的类别不同,其足部骨骼的结构就会有很大不同。”张建平教授说,蚕豆状和椭圆状脚印是覆盾甲龙类恐龙留下的,三叶草状脚印是鸟脚类恐龙的杰作,爪痕尖锐的则是兽脚类足迹的典型特征,“但如果想要判断出恐龙的具体种类,那就需要它的骨骼化石来证明了”。

接下来,八月份的发现则更让人喜出望外。为了更好地观察1号点上部的地质情况,延庆县政府从路政部门找来了高空作业车,“当我与从加拿大赶回来的阿尔伯塔大学研究生邢立达来到离地面近10米高的地方准备采集有关数据时,一个不经意的回头让我们看到了大片成串的恐龙脚印,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异常,数量之多以至我们根本没法把它们数清楚,它也意味着这里一定存在过大批量的恐龙。

“一定还会有更多的脚印,因为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很多露出半个的脚印。把上面一层岩石揭开,就会看到更多的脚印,里面一定是很大的面。”


《北京晚报》 兰洁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