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成果填补空白

多年来,沈阳地区虽已有多处晚更新世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出土,但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和石器地点却一直未有发现,为了填补沈阳地区这项缺环,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决定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合作,在沈阳地区范围内开展旧石器时代考古调查工作。

2011年4月6日,考古调查工作正式启动。本年度的调查工作主要是围绕康平、法库两县进行。根据沈阳地区多半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地貌特征,本次调查以已发现的晚更新世时期的古生物化石出土地点和文物普查中发现的细石器地点为线索,并以河流沿岸的2~3级阳坡阶地为重点,围绕山脉走势和河流沿岸,展开区域性拉网式考古调查。通过第一阶段为期半个月的野外调查,共在康平县及法库县北部发现旧石器地点14处,采集打制石器1029件(极少部分出在地层内)。

这14处地点主要分布在辽河、秀水河、利民河沿岸的Ⅱ、Ⅲ级侵蚀阶地或基座阶地上,且在秀水河、利民河流域分布较为密集。其中分布于侵蚀阶地的地点有康平县东小陵村西山、杨家窝堡后山,法库县哈户硕村黑山头、后大屯二岭山、五里山村五里山、柏家沟西山、苇子沟白虎山、邢家屯威虎山等8处,分布于基座阶地的地点有康平县李家窝堡北山、王力岗窝堡东山、刘家屯老山头、吴家窝堡东山、后靠山屯北山,法库县石桩子村北山等6处。

分布于侵蚀阶地的地点,地表之下即为震旦纪(Pt3)或白垩纪泉头组的岩层,文化层已被剥蚀掉,仅在地表发现打制石器和大量砾石。

分布于基座阶地的地点,其地层堆积主要分为3层,以康平县王力岗窝堡东山地点为例介绍如下:第1层:耕土,厚0.2~0.3米,时代在全新世(Q4);第2层:黄色亚粘土,厚0.2~1.5米,时代在晚更新世(Q3);第3层:砂砾石层,时代在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Q2~Q3)。该层下为红色泥岩夹灰白色砂砾岩,属白垩纪泉头组。

通过分析,这批石器的材质包括流纹岩、砾石、脉石英、燧石、玛瑙、水晶石等,打制方法主要为锤击法、砸击法和间接打击法,器类包括石核、石片、断块、一类工具、二类工具、三类工具。其中石核包括锤击石核和砸击石核,锤击石核有单台面、双台面、多台面石核以及细石叶石核;石片包括锤击石片和砸击

石片,有完整石片,近端、中端、远端断片,以及左侧、右侧断片;一类工具包括石锤、石砧;二类工具包括刮削器、砍砸器及细石叶,刮削器有直、凸、凹、尖刃4种,砍砸器为单凸刃,细石叶平面呈细长条形、横截面为三角形;三类工具包括刮削器、砍砸器、手镐、石镞、钻器、雕刻器、石球等,刮削器有直、凸、凹、尖、复刃5种,砍砸器有直、凸、凹、凸凹刃4种,手镐有三棱尖和扁尖2种。

本次调查发现的石器,可以分为大石片石器、小石片石器和细石叶三个工业类型。

大石片工业类型以康平县东小陵村西山地点为代表,还包括康平县的王立岗村东山地点。年代距今大约3至2万年。石器多以大型为主,以手镐、砍砸器、钻器等为特色,原料多选择石英、石英岩、凝灰岩。个体虽较大,但制作精细,打制修理采用锤击法,修理疤痕较大。其中,刮削器较为厚重,刃角多较大。钻器也较大,出现上下对称的两个钻头,适用于大型的物品的钻孔。砍砸器选择大的砾石为毛坯,刃部修理锋利。采集到两件手镐,原料均为石英岩,个体一大一小,刃部一个平尖,另一个尖刃。应用于掘土之类。

小石片工业类型以法库县哈户硕村黑山头地点为代表,还包括康平县的后靠山屯北山地点、李家窝堡北山地点、刘家屯村老山头地点、吴家窝堡东山地点、杨家窝堡后山地点;法库县的柏家沟西山地点、邢家屯威虎山地点。年代距今大约2万年。石器较小,工具多以刮削器为主,二类、三类工具较多,以石英岩、石英、流纹岩、玛瑙等为原料。多采用锤击法剥片和修理。刮削器、钻器等小型的二、三类工具多选用锤击石片为毛坯,对其进行打制修理,修疤较小且密集,形制较为精细。砍砸器选择砾石或大石片为毛坯,加工而成。

细石器工业类型以法库县石桩子村北山地点为代表,还包括法库县的苇子沟白虎山地点、大屯村后大屯二岭山地点、五里山村五里山地点。年代距今大约1万年到新旧石器过渡或新石器阶段。以出现细石器的代表器物细石叶石核、细石叶为依据。本次所采集的细石器石核包涵细石器的预制阶段的石核到剥片阶段的石核,并有完整的细石叶和石叶出现。原料多选择玛瑙、燧石。采用间接法剥片,打制精美,代表先进的石器加工技术。刮削器、钻器等二、三类工具,毛坯多选在较小的锤击石片和少部分选择砾石。锤击法加工修理,修疤较小且密集。砍砸器则选择较大的石片为毛坯,正向加工修理,修疤较大。

本次调查发现的旧石器地点,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有10处、旧石器与新石器时代之间有4处。石器的年代跨度为3万多年至1万年,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这些发现不仅填补了沈阳地区以前没有发现过旧石器的空白,还将本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至3万多年。

目前,本年度的调查资料正在整理当中。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 付永平 陈全家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旧石器 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