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大地里的“生命”——施甸何元古生代化石

藏在大地里的“生命”——施甸何元古生代化石

藏在大地里的“生命”——施甸何元古生代化石

(化石网)据保山日报(文 刘靖玲 图 洪小媛):公元2022年11月9日,笔者有幸到保山施甸与四海同仁共同见证云南省首个全国地质文化乡——施甸“何元海林檎地质文化乡”授牌的高光时刻,一道领略古生代化石神秘美丽的遗迹和跌宕悠久的历史。当指尖触碰到远古生灵遗骸上清晰可辨的纹理时,心中不由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同时也升起了追溯这片土地生命起源的渴望。——题记

经深入了解,6亿年前保山原来是一片汪洋,冰川裹挟着厚重的冈底斯—喜马拉雅山系地块,在无数次辗转中一路南上,穿过南北回归线温暖的洋流,跨越六个纪元去拥抱高贵圣洁的南极圈,它们的相遇令大地震颤,喷涌出炽热的岩浆,古生代滇西海槽海水和泥沙的放肆激荡,数亿年造山运动,碰撞出了经典的冈瓦纳大陆冰川沉积地层,云南西部壮丽的怒江峡谷也由此诞生,独特的地热资源携手沉淀的远古生命,孕育了怒江东岸广袤富饶的土地——施甸。

施甸古名为 “石甸”,意为石头会唱歌的坝子。的确,这里的“石头”曾拥有生命,它们主宰了数亿年的海洋,历经沧海桑田,销声匿迹于山谷地层深处。如今,它们得以现世,施甸县何元乡,也因海林檎类化石数量丰富、保存完好闻名遐迩,成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全国地质文化乡”,而海林檎这类始于寒武纪、繁盛于奥陶纪至志留纪,灭绝于泥盆纪的小生命,更是成为了滇西地质文化的代言者。

六亿年斗转星移,大地一边跳动一边托举,将这些远古海洋生物化石逐渐推向未来,推向人类。继19世纪70年代,德国地质学家洛采考察此地后,施甸田间地头那些看似平平无奇的“石头”顿时成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焦点,国家地质部门和中国地质大学也扎根边疆潜心探索,古生物化石终于迎来了保护和“正名”,形似“小花红”的原来叫海林檎,村民用来止血的 “龙骨节”其实是竹节石。

踏过厚厚的松针和杂草,沿着蜿蜒的小路缓缓上山,来到何元乡大寨门、西边塘、茅草板以及仁和镇徐家半坡的海林檎化石点,满山遍野均是古生物化石,许多仍凝聚于浅海碎屑岩、碳酸盐岩石之中。海林檎、棘皮动物、三叶虫、珊瑚、笔石、海贝……跃然于石块之上,栩栩如生,纤毫毕现。它们的生命仿佛定格在了最美好的年华,让人发出无限遐想。

古生代汹涌的海面下,可爱的海林檎乘着漂浮器游历四方,珊瑚摇曳的身姿绚丽夺目,“海中仙女”海百合舞动着触角,爱好群居的鸮头贝热闹地挤在一块儿,大家一呆就是3.5亿年。它们经历了寒武纪的平静温和、奥陶纪的动荡分异、志留纪的复苏扩张、泥盆纪的变革毁灭、石炭纪的新生繁盛。这期间,泥盆纪3000亿立方千米"超级地幔柱"岩浆从如今的西伯利亚地区喷出,令3.76亿年前的中国西部大地也随之剧动,忽冷忽热的极端气候、大量有毒气体、缺氧海水、极寒冰期、地壳运动,200百万年的长夜让无数史前海洋生命黯淡无光。它们有的与大地岩层融为一体,有的为了存活于世,顽强地向陆地进军,在进化演变中越发勇敢无畏,成为陆上脊椎动物的祖先。

如今,湿地、森林、湖泊遍布的施甸,被石瓢、娲女等28处柔滑灵动的地热温泉点缀,形状奇异的石灰石溶洞深邃迷人,石灰石、大理石、铅、锌、铁等16种矿产储量丰富,黑色页岩里蕴藏着南红珍宝,数万亩富硒土地焕发出“硒”望之光……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是时间和生命的杰作。

人类究竟从哪里来?我们拥有了多么珍贵的礼物?也许到施甸何元来一次“亿”眼万年的旅行,藏在这片土地里的远古“生命”会告诉你。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古生代 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