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阳曾是"白垩纪公园"(一)

棘鼻青岛龙

莱阳将军顶棘鼻青岛龙挖掘地

追溯烟台这块土地的历史,要从数亿年之前胶东半岛形成说起。而在距今约6500多万年前的中生代白垩纪晚期,现莱阳一带就曾经活跃着现已灭绝的大型爬行动物———恐龙。

10月16日,烟台市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从“山海古韵”到“世纪之门”,从“笔墨丹青”到“瓷苑掇英”,从“绳墨神工”再到“丹心乡情”和“古钱今览”……一个个展厅内的大量珍贵文物,让参观者仿佛置身于烟台历史的时光隧道中———从中生代、贝丘文化、烟台开埠,直到1949年8月烟台全境解放。

从今天起,本报“最美烟台”栏目推出“从文物看烟台历史”大型系列报道,采访组将走进烟台烟台市博物馆,在博物馆文物专家的讲解下,按照时间的顺序,与您共同分享展陈珍贵文物背后的故事。

走进烟台烟台市博物馆新馆,在代表着烟台古代史的“山海古韵”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在莱阳将军顶发掘出土的恐龙蛋化石,恐龙蛋展台的背后是将军顶遗址的全貌。看着红红的图层,很多人不知道,古老的胶东大地孕育着地球最原始的生命———这里是世界发现恐龙化石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莱阳是我国发现恐龙化石品种较多、较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这里是学术界认可的16个“恐龙之乡”之一……中生代从早到晚依次分为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而烟台莱阳则被众多学者称作“白垩纪公园”。

6500万年以前的莱阳一带拥有着最适宜恐龙生存的环境,被命名为“棘鼻青岛龙”的大型恐龙就在这里发掘,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挖掘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

食肉、食草恐龙聚集

莱阳曾是“白垩纪公园”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地质学家谭锡畴(H.C.Tan)先生在莱阳地区发现了第一只恐龙化石,他于1923年在此进行中生代与第三纪早期地质调查时,发掘出了一些不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并被瑞典学者命名为‘谭氏龙’,现藏于瑞典。”烟台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富强对记者说,“建国以后,莱阳仍为中国古直椎动物学者调查和研究恐龙的最重要的地点之一。

1950年春天,周明镇博士和山东大学地矿系学生,在将军顶与金岗口附近调查发现了恐龙骨骼与蛋化石。1951年,著名古直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等在周明镇调查的基础上发掘出第一具完整棘鼻恐龙化石骨架,也就是现在我们叫做的‘青岛棘鼻龙’,这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掘的最完整的恐龙化石骨架。”

“棘鼻青岛恐龙特色鲜明。该恐龙长17.5米,高6米,属鸭嘴恐龙类,与众不同的是在它鼻子上方多了一块骨头,所以被叫做‘棘鼻青岛龙’。”王富强进一步解释说,“棘鼻龙是由中国古直椎动物学家杨钟健先生主持发掘的,当时杨教授发掘的大本营在青岛,一些研究工作也在青岛完成,化石展览同样放在了青岛,而且当时山东大学所在地也在青岛,诸多因素使杨钟健教授将莱阳恐龙命名为‘青岛龙’。”

据王富强副馆长介绍,莱阳地区的恐龙除了上文提到的棘鼻青岛龙外,另外还有鹦鹉嘴龙、霸王龙、肿头龙等。其中食草类居多,亦有肉食类恐龙。“一般来说,食草的恐龙形体较大,食肉的恐龙则体积相对较小。”王富强介绍说,“棘鼻龙体形就很高大,它们正是以森林植物为食的。莱阳一带恐龙化石分布如此之广进一步说明,胶东半岛在白垩纪,气候应比较温热湿润,高大茂密的原始森林遍布整个半岛的环境风貌由此也是可以想象的。”

发现鸭嘴龙

证明亚洲与北美洲两大陆块当年或曾相连

“在莱阳,除了恐龙骨骼化石外,发现更多的是恐龙蛋化石,但由于时代久远,而且恐龙蛋化石发掘的地方又往往独立于恐龙化石的发现地方之外,所以现在很难判断这些恐龙蛋的准确种属,目前基本上是按照形状划分,比如长圆形、圆形等。究其恐龙蛋的分类,有学者开始从DNA或者从蛋内胚胎入手,期待有新的突破。”王富强说。

王富强告诉记者,目前在山东发现的恐龙化石群主要集中在莱阳和诸城,与辽西发现的恐龙化石群地层组密切相连,这也能说明在白垩纪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应是连为一体的。“另外,在莱阳发现的恐龙化石最突出的就是发现了鸭嘴龙科恐龙,也就是我们说的棘鼻青岛龙。而在此之前,绝大多数鸭嘴龙发现于北美洲的白垩纪上部地层中。”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洲陆续发现较多的鸭嘴龙化石,如黑龙江满洲龙、蒙古满洲龙、库页日本龙、中国谭氏龙、棘鼻青岛龙、姜氏巴克龙、阿拉牙克煞龙等,所以说亚洲的鸭嘴龙的种属分布也是相当广泛的,其中以山东的发现最为丰富。”王富强说,“以在我们莱阳发现的棘鼻青岛龙为代表的亚洲鸭嘴龙和北美洲鸭嘴龙相比较,有的属种都一样,即使属种不同,其骨骼也非常接近。由于两洲的鸭嘴龙只能在陆地的淡水中生活,骨骼也相似,亲缘关系是比较明确的,由此可以推论,北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块很可能是相连的陆块。”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白垩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