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打“恐龙化石” 民营崇州天演博物馆有何生存之道?

主打“恐龙化石” 民营崇州天演博物馆有何生存之道?

主打“恐龙化石” 民营崇州天演博物馆有何生存之道?

崇州天演博物馆最近装架完成的世界最大装架恐龙——马门溪龙化石

崇州天演博物馆最近装架完成的世界最大装架恐龙——马门溪龙化石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化石修复工作

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化石修复工作

图为王小兵(最右)正在接待参观考察队伍(受访者供图)

图为王小兵(最右)正在接待参观考察队伍(受访者供图)

(化石网报道)据四川在线(记者 蒋君芳 文/图):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和许多博物馆一样,位于成都崇州市的崇州天演博物馆也选择了在这一天送出福利:免费开放。

博物馆的位置并不太好找,位于崇州市经开区内,夹杂在许多工厂之间。和平时曝光率更高的成都博物馆、四川省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等不太一样,这是一家以古生物化石为主要展出品的、民营性质的博物馆。

虽然在社会大众间的名气不如前面这几家博物馆,但在自然类博物馆界,它其实“小有名气”,国内70%左右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类博物馆都在这里采购“技术服务”。也正因为如此,这家民营性质的博物馆不但实现了盈利,每年还能向政府缴纳一笔不低的税收。

这究竟是一家什么样的博物馆?它的运营之道是什么?5月17日,四川在线记者来到博物馆进行探访,也与博物馆创始人王小兵进行了一番对话。

谈创办:收藏人的终极情怀

见到王小兵时,他正在接待来自湖北荆州自然博物馆的考察团,他们此行的目的除了学习交流之外,也在探讨双方合作的可能,“每年我们都要接待很多波这样的考察团。”作为博物馆的创始人、王小兵其实并非科班出身,“我以前是搞古玩收藏买卖的,比如古家具收藏。”

早在读书时期,王小兵就对收藏很感兴趣,喜欢收集铜钱。在学校,王小兵学的是化学土壤方面的知识,如果顺着这条路走,他毕业后很大概率会从事农业生产方面的工作。但机缘巧合的是,步入社会后,王小兵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去到了成都猛追湾市场,也是当时成都集中卖古玩的地方,“在这里我才发现,原来收藏古玩不光可以是爱好,还可以挣钱生存。”之后,王小兵开始了古玩的收藏和买卖,并挣到了第一桶金。

而真正与化石结缘,是源于1996年的一次东北之行。“看到当地不少村民家里有化石,不过都是当做普通的石头在使用,我当时对化石的认识也不够深,但出于收藏的喜好,潜意识里觉得,这些东西应该会有价值,1999年,我就把这些化石从村民手中买了下来,并拉回了我在德阳厂房,足足拉了9卡车。”之后,王小兵邀请了行业专家对化石做了鉴定和装架复原,“复原出了七八十具化石生物,有猛犸象、王氏水牛等。”

从1999年到2015年,王小兵去过许多地方,收藏了不少古生物的化石,尤其是恐龙化石,也渐渐有了要办一家民营博物馆的想法。

谈到办博物馆的初衷,王小兵谈到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自己作为收藏爱好者的终极情怀,就是希望能把自己的藏品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认同藏品的价值;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源于自己在重庆自然博物馆参观时,学习到卢作孚、张骞等企业家,在挣得财富之后采用创办博物馆、学堂等方式回报社会的精神,这让我很受启发。”

2015年,王小兵决定与友人合作创办一家以古生物化石展出为主的自然类博物馆,博物馆于当年10月正式建成并对外运营。

谈展品:有足够的耐心去投入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博物馆接待了不少成都及周边的游客,而他们大多是冲着博物馆的新晋“镇馆之宝”来的。就在不久之前,博物馆成功装架完成世界上最大的装架恐龙——马门溪龙化石。这条刚装架的恐龙化石,属于马门溪龙种类,全身长39.8米,高15.9米。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这条装架完成的“恐龙”,有30%左右的恐龙化石,其余的是模型材料,也就是树脂等,“按照国际标准,化石含量达到了20%,就可以进行组装、复原。”

从发现化石到装架完成,这中间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开始我们没有复原的条件,技术和资金上都不满足,所以化石拉回来之后,放置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2017年,我们才开始真正的修复工作。”王小兵介绍说,一般来讲,恐龙化石从发现到装架完成展示,需要经历采集——清理修复——缺失复原——制模和翻模——装架——颜色修复等多个步骤。

每一个步骤都有其科学依据。

比如清理修复。从野外采集的化石经过一段时间的静置,首先要对化石骨骼进行清理,把骨骼周围的围岩去除,使化石单独显露出来,断裂的部分需要处理进行粘接,同时用化石保护液对化石骨骼进行保护,增加化石的硬度和抗风化能力。

再比如缺失复原。恐龙化石通常是经过上亿年的时间在地下埋藏形成的,所以保存条件十分苛刻,只有动物的骨骼部分等硬体部分可以保存下来,因此发现的化石骨骼通常都是不完整的,缺失的部分需要在修复后进行修复复原,比如缺少一条左股骨,通常就会根据已有的右股骨化石进行科学复原,从而复原出一条完整的骨架。复原的材料通常使用石膏等易塑性材料手工制作。

“这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非常仔细,所以时间会拉得比较长。”王小兵说,为了确保复原质量,博物馆并不要求技术工人必须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修复工作,“质量是首要的,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投入去做这件事情。”

谈运营:用做产业的思路运营博物

经过几年的运营,博物馆已经从1个展馆,拓展为2个展馆,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面积共10649平方米。一号展馆生命进化展分为地质岩矿、恐龙世界、关岭生物群、哺乳动物、生命演化史、人类进化史、现生动物群共七个展区,以及化石修复开放体验区、多媒体综合厅等功能区;二号展馆为大型古生物化石展区。

这样一家民营博物馆,如何才能长效运营?“要把它当成一个产业去做,而不仅仅是运营一个博物馆。”经过多年的探索,王小兵为博物馆找到了一条“造血”之路。

四川在线记者了解到,门票收入只占博物馆收入非常小的一部分。其造血的关键,在于核心技术的掌握。目前,博物馆已经是自然资源部确定的东北亚古生物演化重点实验室化石修复研究中心。

“最初我们把化石运回来后,我们其实是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去修复它的。我们选择两条腿走路:首先是从国外聘请专家过来,请他们帮助我们修复化石的同时,也帮我们培训出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同时我们也聘请一些曾经在体制内干过的专业技术人员,最终组成我们现在这个超百人的技术团队。”

而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王小兵发现了“商机”,“不止我们缺人,很多自然博物馆也缺这样的专业修复人员,但对于一些博物馆规模不是很大,或者化石生物展品比较少的博物馆来说,建立一支专门的修复团队,不如向外采购技术服务划算。”

另一方面,博物馆还对外输出野外挖掘服务,“今天我们的一个团队就去了旺苍县,当地政府的一个项目在开建后发现了化石,邀请我们过去作地质调查,判断这个地方的化石是否有保护价值。”王小兵说,目前,通过技术输出、野外挖掘服务等,博物馆一年收入约4000万元,此外通过租借展品、受邀办展等方式,也能为博物馆创造一部分收入来源,“博物馆每年的基本运营费用大约是1500万元左右,再除掉化石征集、聘请顾问等方面的开支,还是可以实现一定的盈利。”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博物馆 化石 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