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到一亿年前看看四川省古蔺县黄荆镇的恐龙怎样生活

黄荆景区长滩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黄荆景区长滩的蜥脚类恐龙足迹

邢立达和他的学生测量实雷龙足迹之间的距离

邢立达和他的学生测量实雷龙足迹之间的距离

邢立达的学生们为蜥脚类恐龙足迹编号

邢立达的学生们为蜥脚类恐龙足迹编号

(化石网报道)据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摄影报道):7月12日,川江都市报、泸州新闻网对古蔺县黄荆镇原林村金鱼溪发现实雷龙足迹一事进行了报道;7月14日,黄荆景区长滩再次发现多组蜥脚类恐龙足迹。短时间内,古蔺黄荆连续发现两处恐龙脚印,引起了古生物专家的重视。

8月25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青年古生物学者邢立达及其研究团队,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原馆长、研究员彭光照,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部主任兼侏罗纪地层与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叶勇等专家专程来到古蔺,对恐龙足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还原了白垩纪时期恐龙在古蔺黄荆一带的生活场景,并提出相关保护建议。

1亿年前,古蔺黄荆金鱼溪,一只约4-5米长的恐龙迈着猫步从远处走来,它的目的,或许是到湖边喝水;在景区长滩,远古时期还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湖泊密布、水草丰茂,三种不同类型的恐龙正不约而同前来,这里适合栖息的环境吸引着它们……

古蔺连续发现恐龙足迹 全国专家闻讯而来

黄荆老林景区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西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带的赤水河流域,面积43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96%以上,平均海拔1300多米,是典型的白垩系红色砂岩中山峡谷丹霞地貌区,也是地球同纬度(北纬28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

近年来,古蔺县境内及周边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出土了大量的恐龙足迹化石。如2013年8月,古蔺椒园发现侏罗纪早期的食草和食肉类恐龙;2014年7月,古蔺桂花发现肉食恐龙行迹;2014年7-9月,叙永大石先后发现兽脚类恐龙和鸟脚类恐龙……

2020年7月,一场大雨后,古蔺县黄荆镇原林村金鱼溪附近村民在清理河道时,发现一块被洪水冲翻的巨大石板,上面有一串“鸡爪”一样的神秘脚印;时隔两日,古蔺县黄荆镇自然资源站工作人员在黄荆老林景区巡查过程中,在长滩(小地名)又有新发现:一片巨型石板滩上分布着一排排错落有致,像脚印一样的印迹,每个脚印均能清楚地显示出脚掌和脚趾痕迹,并呈现出一条行走路线的轨迹。

此后,记者就两次发现的印迹向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求证,初步判断这两组脚印分别是实雷龙足迹和蜥脚类恐龙足迹。

一个地方多次发现不同类型的恐龙足迹,这在国内并不多见。为探寻这些足迹背后的真实情况,了解足迹形成原因,研究史前地质结构及生物种群分布情况,8月24日,邢立达、彭光照、叶勇等对恐龙化石及其足迹研究有着丰富经验的各地专家汇聚古蔺,再次对古蔺恐龙脚印化石展开调查研究。

国内最清晰恐龙足迹 再现一亿年前古生态

8月25日,在古蔺县黄荆镇原林村,金鱼溪村民林永平家的院子里,邢立达等人见到了这块印着4个“鸡爪”一样恐龙足迹的大石板。初次看见这几个分布均匀、线条清晰的足迹,邢立达感叹道:“这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形状最完整、最清晰的恐龙足迹化石。”

接下来,邢立达研究团队开始对足迹进行轮廓初描,对分步间距、足迹大小等进行测量,再对足迹进行逐一拍照。“这个足迹属于恐龙行走时留下的‘凸型’足迹,相当于恐龙脚印的拓模。”邢立达说,为了便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今后撰写相关论文,还要对现场及足迹进行拍照留存,相当于公安机关办案时的“调查取证”环节。

8月26日,专家们又来到黄荆景区长滩,在一块面积达3000多平米的巨石上,大面积恐龙足迹群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经过现场清理后,专家团队开始对这些恐龙足迹进行编号、测量、拍摄……

就在邢立达团队正对已发现的恐龙足迹进行考察之际,同行的古蔺恐龙足迹发现者、黄荆镇文化站站长徐挺,又在长滩巨型石板的另一侧发现了两组分布有序、轮廓清晰的足迹。

经过仔细考察、比对,专家们在长滩共发现恐龙足迹300余个,分别为大型兽脚类、小型兽脚类和蜥脚类三种恐龙足迹。邢立达说,在这次考察中,还新发现了白垩纪时期的两组大型兽脚类和小型兽脚类足迹。

对黄荆镇最近发现的两处恐龙足迹进行考察后,邢立达分析认为,根据这些恐龙足迹推测,一亿年前,古蔺黄荆一带到处都是湖泊河流,水草丰美,生态较好,是恐龙常来的活动区域。从足迹现场分布情况看,此次发现的恐龙足迹群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保存好,但是,从足迹的走向来看,这些地方还不属于恐龙栖息地。

专家建议研究和保护结合 提升黄荆景区旅游价值

古蔺恐龙足迹吸引了多地专家前来考察,对于古生物研究有何作用?对古蔺黄荆老林景区来说,又有什么现实意义呢?

8月25日,在结束两天考察之后,专家们初步判断出:在距今一亿年前的白垩纪,古蔺地区分布着一些巨大的古湖泊,随着湖泊水涨水落,边沿有很多恐龙在湖边行走,留下了大量的足迹。

邢立达告诉记者,通过这些不同种类的恐龙足迹,能发现一些恐龙行为学的证据。如,这些恐龙是处于聚集状态,但活动方向不一致;没有发现重叠足迹,又说明这里虽然是恐龙经常活动的一个区域,却也不是那么频繁。

“距离不远的两个地方发现不同恐龙的足迹说明,西南地区夹关组地层在白垩纪早期就有恐龙活动,种类也非常多。至少包括大中型的蜥足类恐龙、大中型肉食性恐龙,以及翼龙等,至少有8到10种。”邢立达说,这些恐龙足迹能提供诸多骨骼化石无法证实的信息,对研究远古时期恐龙种类、行为方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推断其有多少不同的类群、恐龙运动速度等。

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员彭光照说,四川算得上是恐龙大省,但是,很多地方发现的都是恐龙的骨骼化石,足迹发现较少;侏罗纪时期的特别多,白垩纪的几乎没有什么发现。古蔺白垩纪恐龙足迹的发现,正好填补了这些空白。

彭光照表示,古蔺恐龙足迹的发现具有多重意义,首先是对系统研究白垩纪时期川南地区恐龙的分布、迁徙、生活习性、行走方式及古地理、古环境的变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科研价值;其次是对黄荆而言,恐龙足迹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当地可以结合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一些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建一些恐龙体验馆,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

彭光照同时强调,针对恐龙足迹的保护也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室外化石需要保证其避免风吹日晒、水流冲刷;也可以涂抹一些保护材料,延缓其风化速度。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搬到博物馆,进行室内保护。

考察行程结束,邢立达最后表示,希望黄荆老林的恐龙足迹能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科学的开发。可以配合黄荆老林本身的旅游价值,使其化石的意义得到更好的升华。把自然生态优势和自然科学内涵结合打造,可以让黄荆老林旅游景区的价值实现“1+1>2”的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TAG: 恐龙